生产地域综合体
苏联实施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地区生产的组织方式
生产地域综合体,苏联实施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地区生产的组织方式。又称地域生产综合体。
历史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苏联经济学家N.N.科洛索夫斯基。他继承20世纪20年代研究者的思想萌芽,总结十月革命后、特别是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区划和区域规划的实践经验得出。50年代后,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一般认为,生产地域综合体是以建立在一定区域各种资源基础上的专业化部门为核心,充分发挥专业化部门的经济联系的作用形成的区域经济体系。
特征
总的看,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以开发特定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
②有计划地确定综合体内专业化的主导产业及与之紧密联系的相关部门,并且是建立在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各种基础设施统一安排基础之上的。
③专业化部门一般依托于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或按照某种“动力生产循环”的相关产业而形成的,包括从自然资源的开采到最终产品获得的全过程。
综合体的组成包括三大功能要素:专门化要素、辅助要素和服务要素,或划分为专业化部门、协作配套部门和基础结构服务性部门。
参考资料
生产地域综合体.中国大百科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0 14:07
目录
概述
历史
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