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者,是生态旅游中的人,指不破坏大自然,完全融入自然生态中体验大自然的生存形态。生态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兴起,很多人已经加入到生态旅游的行列,成为了生态旅游者。
历史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最终慢慢人们从传统的旅游过度成为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
在介绍生态旅游者前,先说一下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 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根据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 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在
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攸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怡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著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 )”情结, 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境界。 从“三S”到“三N”标志著人类从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追求。
出现背景
21世纪的到来,许多新鲜元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新活力。无论是金钱,还是闲暇时间,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提高,旅游成为热点。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沉重的工作压力,城市生活的紧张,人们迫切希望“回归大自然”,生态旅游应时而生。
由于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及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对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传统大众旅游机制的滞后及所面临的挑战等一连串问题,使人们认识到,生态旅游必然地肩负着报护环境的重任,涉及到政府、经营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等组织与团体的行为。而作为生态旅游活动主体——生态旅游者,要自觉保护环境,做合格的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的概况
从20世纪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反思,引发全球环境保护运动;从形式多样的环保组织的涌现,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敲响了人类肆意破坏大自然所带来的一系列坏境问题的警钟,到专门化的组织与个人的拥护与参与,以“绿”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出现。
1, 生态旅游的定义
最早在1981年,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卡瑞首次使用西班牙语Turisimoecologico来形容生态旅游形式,并于1983年首创”Ecoturismo”,到1987年,在《生态旅游之未来》中对生态旅游作出了定义,并以此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的正式创立。其中,
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指出:“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2,生态旅游的意义
生态旅游具有旅游功能、保育功能、环境教育功能、扶贫功能等,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有利于区分生态旅游者的界限,规范生态旅游者的行为,加深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规划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举措,培养合格的生态旅游者,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3,生态旅游者的主要内容
1, 定义
生态旅游者是旅游者生态意识不断提高的产物,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是生态旅游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生态旅游者的定义十分重要,但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下面,将从三种定义理解来分析生态旅游者:
①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者是指到生态旅游区,以消费生态旅游产品为其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的旅游消费者。这种定义的优点在于方便统计生态旅游者的人数及相关指标,有利于旅游企业和旅游的研究生态旅游市场,为其市场分析及生产经营提供有利的数据。但是,该定义过于商业化,并不能准确定义真正的生态旅游者,只涉及到生态旅游固定场所生态旅游区,生态旅游所提供的生态旅游产品,都是对生态旅游经营者活动的要求,不能确保旅游者是否具有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其进入生态景区后的活动是否是生态活动,是否有保护环境的行动?所以,这种定义存在明显缺陷。
②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生态旅游者指那些具有一定生态和环保知识并能再起旅游活动中随时体现出生态和环保的旅游者。该定义,就我来看,这对生态旅游者本身。非常适合。它既强调生态旅游者具有生态和环保知识,又能指出生态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生态和环保的行动,是一名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但是,这种生态旅游者十分的被动在景区的选择上,没有明确的生态要求,只是被动接受旅游市场上的安排,恪守其份,在自身上表现生态性,只能是大众化旅游活动中的生态者。
③ 第三种定义是对前面两种定义的综合,认为生态旅游者是指那些具有生态和环保知识,愿意并能购买生态旅游产品的旅游者。这一定义的生态旅游者,既避免了第一种定义生态旅游者是否具有生态和环保知识的不足,又弥补了第二种定义生态旅游者被动进入生态旅游区的缺陷,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不过,该生态旅游者只有小规模的群体,可进入性要求过高,对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总的来说,生态旅游者既不同于大众化旅游的传统旅游者,不注重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的学习,只追求较低层次的旅游体验;也不同于环保提倡者那样过分关注环境保护,而忽略了旅游本身和其所带来的旅游体验。而,在所有的生态旅游者定义中,存在一定的共通性:生态旅游者必定是具有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演绎到生态旅游区消费生态旅游产品,同时主动与当地居民交流,对服务要求低,学习当地文化,并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旅游者。
2,生态旅游者的基本特点
①生态旅游者具有高度的环境责任感
生态旅游是针对环境恶化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方式,其发展目标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保护性。《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规划指南》一书中指出:“生态旅游代表了迅速扩展之中的旅游者细分市场,并特别吸引那些具有高度环保意识的旅游者。”这一观点表明了生态旅游者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生态旅游者要具有生态意识,掌握生态环保知识,关注生态环境,在旅游活动中尽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②生态旅游者具有高素质和高品位
生态旅游是一种高素质、高知识和高层次的旅游。一般来讲,生态旅游者具有高度的生态意识,严格掌握专业的生态环保知识,在行动上体现环保,是具有高素质的特定人群。生态旅游者都多是为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所吸引,想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希望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交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学习新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他们大多是知识广博,人格独立,生活品味高,同时追求新知识和独特体验的自然爱好者。
③生态旅游者的消费水平高
相对于传统大众旅游者来说,生态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要求更高,可进入门槛高。生态旅游者除了具有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外,还要为保护环境而支付应该承担的费用。
生态旅游者的特点具体来讲,包括希望获得具有深度的“真正经历”、追求身体和精神享受,渴望与当地居民交流,学习当地文化历史知识,对服务水平要求低,居住条件简单,能忍受不适,愿意接受挑战以及追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益的经历等。
具体分析
1,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1)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社会经济环境和身体状况等。
(2)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
①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生态旅游者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无论是经济危机的压迫,或是节节攀升的房价,永无止境的加班、加班…,都极大地躁动人们的不安,绷紧了神经,精神紧张,心里极端压抑,再加上环境的恶化,空气的污染,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紧凑的生活步伐,对高物质化城市生活的渴望与恐惧等等,使得人们热切的希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舒缓神经,放松心情,减去压力。而同时,由于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闲暇时间的增多,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对生活的反思,改变了人们只会工作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人从工作的真空状态走出来,以休闲或旅游的方式,追求轻松愉快的生活。
②生态意识
无论是客观的经济条件改善、闲暇时间的增多,还是社会环境的恶化,人们自身需求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1980年,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等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标志着人类生态意识到达高涨阶段。而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更是提出了和谐发展这一重大方针政策,标志着和谐时代的发展。这种追求和谐的生态旅游迅速发展,同时极大地鼓励了生态旅游者队伍的壮大。
(3)生态环境教育与培养
由于生态旅游对生态旅游者的高要求,生态环境教育与培养就成为一条培养生态旅游者的途径。生态旅游者在自身的要求上,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和掌握生态环保知识,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实践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更多的人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宣传生态环保知识,从另一方面对更大的人群进行生态环保教育。
2,生态旅游者的类型
① 严格的生态旅游者
在上文中,我提及到的对生态旅游者的第二种定义,具有高度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知识,并在实践中体现出生态和环保;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取向上,他们信仰
生物中心论。
② 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③ 组织性的生态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