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民族学(ecological-minzuology)是一门介于民族学与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从民族学、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各民族(包括汉族)的形成、发展及其与所处生态环境之间的共存机制,侧重于生态环境对民族文化,生活,语言等等的影响。
简介
生态学家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民族生态学,而民族学家则从民族学的角度提出了生态民族学。研究问题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进入了同一领域,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研究民族和生态的关系,两者都和维护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亦即维护各民族独具特点的生存空间有关。中国的生态民族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只能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渐明确完善。
特征
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生态环境对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同一生态环境对不同民族文化起源,发展的不同影响。如:研究全部生态地貌,长江、黄河等水系、山脉、高原、盆地、沙漠、海洋、草原等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如长江的上中下游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态文化等等,研究的主体是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的不同民族,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不同民族和跨民族间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不仅包括不同土著人群对其依赖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包括环境如何影响民族的文化等,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往往忽略汉族的关系,汉族的农耕文化,两河文化起源和孺子百家的文化对生态的影响等。
民族生态学(Minzu-ecology)侧重于不同民族对生态学的启蒙,发展和贡献。
生态民族学(ecological-minzuology)侧重于生态环境对民族文化,生活,语言等等的影响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