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指在生命每个阶段中个体的生殖系统、生殖过程和生殖功能的状况,包括与生殖相关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定义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上通过的生殖健康定义为:生殖健康是指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因此,男女均有权获知并能实际获取他们所选定的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和可接受的计划生育方法,有权获取他们所选定的、不违反法律的调节生育率的方法,有权获得适当的保健服务,使妇女能够安全地怀孕和生育。
常见生殖健康问题
生殖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器官和产生性激素的腺体,比如垂体。生殖系统疾病主要指生殖器官和腺体的相关疾病。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特点,女性的生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世界范围内有20%的女性和14%的男性受生殖系统疾病困扰。同时,由于性行为通常需要两性共同完成,不论男性或女性均需要注重个人卫生,减少生殖系统疾病,为自己和他人负责。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有: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有:
青少年早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19岁及以下怀孕被认为是青少年早孕,全世界每年约有1600万15~19岁的青少年发生早孕。青少年早孕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首先,青少年早孕常伴随着不安全流产,会对女性的健康造成长期伤害。其次,顺利生产后的青少年母亲更易患因生产导致的疾病。并且,青少年早孕所产下的儿童死亡率比20~29岁母亲产下的儿童死亡率高出50%以上,母亲年龄越小则儿童死亡风险越大。除此之外,青少年早孕往往还会造成辍学、欺凌行为等社会问题。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15年这三次跨度三十五年的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5~19岁年龄段的已婚率和生育率均经历了先下降后反弹的过程。其中,15~19岁已婚率在1990年到2000年经历了大幅下降,从4.7%下降到1.2%;但2000年到2015年之间翻了一倍,从1.2%增长到2.4%。同样的,15~19岁少女的生育率从1990年的22.0(每1000人生育率)下降到2000年的6.0;但是从2000年到2015年又反弹到9.2。
当年龄在19岁及以下的少女发生早孕时,应当尽快寻求监护人或所在社区服务机构的帮助,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前往正规医院妇产科室进行医学检查和人工流产,越早流产对女孩的身心健康伤害越小。
保护妇女儿童,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减少并消除青少年早孕。
避孕问题
避孕是指在性交中采取的避免女性受孕的措施。常见的避孕措施有:
安全套、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因为不同避孕措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存在差异,人们的偏好可能不同,所以在选择避孕措施时应该首先考虑可接受性,确保性交行为的双方都了解并接受采取该措施。
除了避孕功能以外,因为安全套可以避免直接性接触,从而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等
性传播感染,所以一般推荐使用男用安全套作为避孕手段。另外,虽然已有资料表明
女用安全套的舒适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均不如男用安全套,但其仍然具有很好的避孕和防止性传播感染的功效,因此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用女用安全套。
孕产妇抑郁
生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而怀孕、生产和抚育婴儿都会给女性的身心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在整个生殖过程中女性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在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显示,孕妇产前抑郁、产后抑郁和婴儿期抑郁症状发生比例均达到15%~30%,远高于正常人群。当孕产妇发生精神疾病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等时,为了胎儿和母亲的健康和安全,应该及时就医。此外,来自家人的支持和安全舒适的环境可以帮助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精神健康状态。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是指性传播感染引起的疾病,即通过性活动传播的感染病,主要指细菌、病毒或寄生虫通过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等行为从感染者传染到健康人体,部分性传播疾病可能通过母体传播给婴儿。发生性传播感染后,人体并不一定会产生症状,具有一定滞后性,所以更难被发现和预防。细菌导致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有衣原体感染、淋病和梅毒;病毒导致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有生殖器疱疹、艾滋病和尖锐湿疣;寄生虫导致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有滴虫性阴道炎。一些性传播疾病会导致生殖能力问题。
调查显示,2015年全世界性病患者数量约为11亿人。截至2018年9月,我国存活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5万人,死亡约26万人,93%以上的患者为通过性接触(异性或同性)感染,同性接触感染约占20%~30%,男女比例接近3.5:1,男男同性恋者是高危群体;梅毒感染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淋病感染者中男女比例约为5:1。
预防性传播感染的有效方法是避免直接的性接触,比如在性交过程中使用安全套。此外一些性传播疾病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防治,比如部分导致尖锐湿疣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就可以通过接种HPV疫苗进行预防。
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帮助无法正常通过性交实现受孕的伴侣实现生殖的医学技术,当前的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应用于男性不育症或女性不孕症患者,帮助有生殖能力问题的夫妇实现生育。其作用原理是:在实验室环境中,绕开性交过程,直接将伴侣双方的生殖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再将受精卵放回女性子宫中妊娠。当前的辅助生殖技术只能实现人的异性生殖细胞的辅助生殖,尚不能实现同性生殖细胞的辅助生殖。
针对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和操作规范,我国卫生部出台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明确禁止商业化的供精、供卵,不能受经济利益驱动而滥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比如代孕)。
生殖健康服务
概念
国际社会公认的生殖健康服务框架包含六大要素:服务对象对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提供相应信息;服务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融洽沟通交流;提供随访服务;在良好服务环境下提供适当的综合服务。
中国生殖健康服务现状
一直以来,计划生育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服务仍然是我国生殖健康服务领域的核心问题,保护妇女生殖健康及其权利也是促进我国妇女发展的优先领域。
我国政府从1994年开罗会议开始使用生殖健康和生殖健康权利的概念,已经形成了包括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内的一系列促进生殖健康和维护生殖健康权利的法律、法规。
我国生殖健康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知情选择、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科学管理和综合服务几个部分,其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避孕节育为重点,通过深化宣传教育、加强技术服务、组织群众参与,形成宣传、管理、服务融为一体的计划生育工作格局。整体来看,我国生殖健康服务涵盖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六大要素。全国所有的县级地区和95%的乡、镇级地区都有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虽然青少年与未婚青年同样是生殖健康服务的高需求的群体,也是我国生殖健康政策的重要关注对象,但是目前针对青少年和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服务总体十分缺乏。
公众需要咨询或投诉生殖健康相关公共服务,可以拨打“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也可以直接前往当地计划生育服务站。
生殖健康权利
概念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了生殖健康权利的6个主要内容,包括:(1)人们能够有满意而且安全的性生活;(2)有生育能力;(3)可以自由而负责任地决定生育时间和生育数量;(4)夫妇有权知道和获取他们选定的安全、有效、可负担和可接受的计划生育方法;(5)有权获得生殖保健服务;(6)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并生育健康的婴儿。
其中,知情选择是生殖健康权利的基础,个体在性交、避孕、生殖和生殖健康服务中都享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生殖健康是女性和男性的共同需求与权利。由于妇女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生殖健康的各个方面均面临着比男性更大、更严峻的健康挑战,所以促进以妇女为中心的生殖健康及其权利是全球共识。
中国生殖健康权利进展与现状
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代表着全世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从数量和生育率转变为性与生殖健康,并且认识到生殖健康不仅是一个健康问题,也关乎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我国也在同一时间做出改变,于1994年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妇女生殖健康研讨会,总结出生殖健康概念的基础是男女平等,提出生殖健康是为了强调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殖权利,认为中国妇女生殖健康的定义及内涵的表述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妇女生殖健康涉及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生理阶段,在这些阶段,她们均应得到健康、安全和幸福;(2)妇女应获得调节生育的权利;(3)妇女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应获得优质保健服务,以保证母婴安全;(4)妇女有权利和义务抚育儿童健康成长,并获得社会对儿童的各项保健服务;(5)妇女能正常、和谐和安全地进行性生活,不必担心非意愿妊娠及可能发生的性传播疾病;(6)妇女应得到良好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及与生殖有关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意外妊娠能获得安全的人工流产;(7)女性在生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远远超过男性,生殖健康、生殖权利与社会责任都必须将男性包括在内,男性应在维护与促进生殖健康上承担更大的责任;(8)完善和提高生殖健康的服务质量,保证和提高妇女生殖健康,必须有相应的服务体系。
对此,我国公民在生殖健康领域的法定相关权利主要有:(1)生殖健康和生殖权利是我国公民的权利;(2)计划生育男女平等;(3)获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和教育的权利;(4)获得避孕节育技术及生殖保健服务的权利;(5)奖励、优待、社会保障和平等发展的权利;(6)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避孕节育服务的权利;(7)实行计划生育人身、财产权不受侵害的权利;(8)获取生殖健康相关法律救济的权利。
从本质上来说,生殖健康权利自开罗会议之后便是人权的一部分。在确定了生殖健康的定义和含义之后,中国从1995年开始启动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反对采用强制手段推行生育控制,保证人们可以知情、负责任和自由地做出关于性和生殖健康的选择,并随后逐步推广到全国。随后,根据我国社会和人口发展状况,又在2013年制定了单独二孩政策,并于2016年开始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为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支持。我国设有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相关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由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多部门整合组建而成),其下设妇幼健康司和人口检测与家庭发展司,为群众提供或推广以下生殖健康公共服务:(1)宣传生殖和母婴健康、开展专家义诊和生殖健康咨询等活动;(2)覆盖全国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该项目可以为计划怀孕的夫妇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19项孕前优生服务;(3)针对青少年和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综合咨询服务项目等。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在我国各部委发布的教育类文件中,对“生殖健康”这一知识点的教育要求主要体现在“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中小学与“生殖健康”有关的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人卫生、传染病防治、生命周期、青春期发育等知识点上。而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来说,“性与生殖健康”则是一个专门的学习要点,要求从怀孕与避孕、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等方面掌握生殖健康这一知识点。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4~6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初中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高中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四(初中阶段)
疾病预防
水平五(高中阶段)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水平三(5~6年级)
身体健康
水平四(7~9年级)
身体健康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水平三(5~6年级)
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
水平四(初中阶段)
预防疾病
水平五(高中阶段)
预防疾病
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水平五
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性与生殖健康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核心信息七
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全面性教育中的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生殖健康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怀孕、避孕、性传播感染等具体主题。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下的第1个主题“怀孕与避孕”和第3个主题“理解、认识与减少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风险”有较多与“生殖健康”直接相关的知识要点。另外,为实现生殖健康的目标,青少年在具备相关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利和社会性别平等观念,具备维护良好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所需要的技能,与此相关的学习目标在多个核心概念下有所反映,如核心概念1“关系”下的第3个主题“宽容、包容及尊重”,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下的第2个主题“人权与性”,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下的第2个主题“社会性别平等、刻板印象与偏见”,核心概念5“健康与福祉技能”下的第5个主题“寻求帮助与支持”。这些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核心概念8:性与生殖健康
主题1:怀孕与避孕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怀孕是一个自然的、且可以被计划的生理过程
学习者将能够:
►了解受孕始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并在子宫着床(知识);
►解释怀孕和生殖都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并且人能够计划自己的怀孕时间(知识);
►解释所有孩子都应该被需要并且得到照顾和爱(态度);
►认识到并非所有夫妻都有孩子(知识)。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理解怀孕的关键特征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列出怀孕的基本特征(知识);
►描述验孕方法(知识);
►列出与早婚(自愿或被迫)、早孕和早育有关的健康风险(知识);
►意识到过早发生非意愿怀孕会带来健康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消极后果(态度);
►有怀孕的迹象时,找到一位可信赖的成年人(包括父母或监护人)并可与之沟通(技能)。
要点:现代避孕措施可以帮助人们避免怀孕或计划怀孕
学习者将能够:
►纠正关于现代避孕药、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方式的错误观念(知识);
►解释不发生性交是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知识);
►描述正确使用男用和女用安全套进行避孕的步骤(知识)。
要点:社会性别角色和同伴规范可能会影响与避孕有关的决策
学习者将能够:
►讨论社会性别角色和同伴规范如何影响与避孕有关的决策(知识);
►认识到决定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是性关系双方的共同责任(态度);
►认识到预防怀孕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的责任(态度);
►反思自身对于避孕的感受,以及社会性别角色和同伴规范如何影响这些感受(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不同形式的避孕措施有着不同的有效率、功效、益处和副作用
学习者将能够:
►分析预防非意愿怀孕的有效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功效(例如男用和女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药、避孕针、皮下埋植、紧急避孕药)(知识);
►解释什么是非意愿怀孕的个人脆弱性(知识);
►说明以正确的方式坚持不发生性交是防止非意愿怀孕的有效方式(知识);
►说明以正确的方式坚持使用安全套和现代避孕措施能够预防性活跃人群的非意愿怀孕(知识);
►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技能);
►解释紧急避孕措施(在合法和可获得的情况下)能够预防非意愿怀孕,包括因未采用避孕措施、避孕措施不当或避孕失败、以及因遭受性侵害导致的非意愿怀孕(知识);
►说明自然避孕法并不像现代避孕措施那样可靠,但当无法采用现代避孕措施时,自然避孕法好于完全不避孕,可以在专业卫生人员的建议下使用该方法(知识);
►说明绝育是一种永久的避孕手段(知识)。
要点:无论能力、婚姻状况、社会性别、社会性别认同或性倾向如何,进入性活跃期且有避孕需求的年轻人都应该能够顺利获取避孕工具
学习者将能够:
►分析通常从当地哪些地方可以获取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措施——虽然年轻人在获取这些措施时可能仍然面临某些障碍或限制(知识);
►意识到不应根据婚姻状况、生理性别或社会性别而否定任何进入性活跃期的年轻人获取避孕措施或安全套的权利(态度);
►展示获取避孕措施的多种方法(技能)。
要点:过早生育和生育间隔时间过短存在健康风险
学习者将能够:
►识别什么是过早生育,并解释与之相关的健康风险(知识);
►描述生育间隔的益处(知识);
►意识到推迟生育和间隔怀孕的重要性(态度);
►表达自己对于是否和何时怀孕有什么倾向(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进入性活跃期的人通过采用避孕措施可以避免怀孕,也可以计划是否以及何时养育后代,这可以给个人和社会带来重大益处
学习者将能够:
►评估可使用的现代避孕方法对个人的益处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或风险(例如男用和女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药、避孕针、皮下埋植、紧急避孕措施)(知识);
►审视性活跃人群在决定采用最恰当的避孕措施或多种避孕措施时受到哪些不同因素的影响(例如感知到的风险、花费、可及性)(知识);
►意识到正确采取避孕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安全套和紧急避孕方法的使用(态度);
►展示有充分的自信讨论和采用不同避孕措施(技能);
►针对自己所偏好的现代避孕方法制定一个使用计划,以备将来之需(技能)。
要点:非意愿怀孕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年轻人都应该能够获取维持自身健康与福祉所需的服务和保护
学习者将能够:
►审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它们如何保护未成年母亲继续完成学业、获得生殖健康服务、不受歧视(知识);
►认识到少女因怀孕而被学校排斥或开除是对她们人权的侵犯(态度);
►识别在非意愿或有计划怀孕的情况下,针对怀孕妇女或少女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和支持服务(知识);
►理解不安全人工流产会给妇女和少女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知识);
►意识到即使发生早孕或非意愿怀孕,怀孕的妇女或少女也应该获得高质量、安全和全面的医疗保健和支持(态度);
►展示当朋友或爱人经历有计划怀孕、非意愿怀孕或养育子女时,自己如何在健康、福祉和教育方面为她们提供支持(技能)。
要点:当一些人没有打算,或没有能力做父母时,把孩子送给别人领养是一种解决办法
学习者将能够:
►评估领养的益处和风险(知识);
►认识到对于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或没有能力做父母的人,把孩子送给别人领养是一种重要的解决办法(态度)。
要点:些做法会促进或威胁到健康的怀孕过程
学习者将能够:
►评估哪些产前行为会促进或威胁健康的怀孕过程(知识);
►认识到确保怀孕过程的健康不仅仅是母亲的责任(态度);
►制定计划支持健康怀孕过程(技能);
►展示如何获得产前服务(技能)。
主题3:理解、认识与减少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风险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免疫系统能够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并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知识);
►解释人体有免疫系统,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知识);
►列举人们保护自身健康的不同方式(知识)。
要点:无论生病与否,每个人都需要爱、关心和支持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人们无论在何种健康状况下都需要爱、关心和支持(知识)。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人们可能会因为和性传播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发生其他性传播感染。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降低感染的风险
学习者将能够:
►列举在青年群体中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类型(例如艾滋病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等)和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知识);
►描述为什么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握手、拥抱、共同一个杯子喝水等)(知识)。
要点: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包括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学习者将能够:
►列举艾滋病病毒的不同传播途径(例如与被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或其他锋利器具;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知识);
►说明绝大部分人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都是由于和被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插入式性交(知识)。
要点: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或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或传播风险的不同方法,包括病毒暴露之前(例如使用安全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手术,或采取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并同时使用安全套)和之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知识);
►描述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步骤(知识);
►(在有供应的地方)描述在什么年龄以及在什么地点可以接种生殖器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知识);
►展示通过沟通、协商和拒绝等技能来抵御违背个人意愿的性压力,或果断表达采取安全性行为的意图,包括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各种性传播感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淋病)、苍白螺旋体感染(梅毒)、艾滋病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尖锐湿疣)等,都是可以被预防的,治疗或控制的
学习者将能够:
►描述发生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不同途径(如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怀孕、生产或哺乳时传播;通过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针头或其他锋利器具而传播等)(知识);
►描述不发生性交是预防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最有效手段(知识);
►解释如果一个人处于性活跃期,也有一些特定的方式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或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其中包括: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插入式性交行为;实行“双方保持单一配偶”;减少性伴侣的数量;避免同时拥有多名性伴侣;接受性传播感染的检测和治疗(知识);
►解释在某些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发生率很高的环境下,年龄差距很大的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或代际亲密关系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知识);
►展示如何协商安全的性行为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技能);
►展示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步骤(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沟通、协商和拒绝技巧可以帮助年轻人抵御违背个人意愿的性压力,或强化其采取安全性行为的意图(比如坚持使用安全套或其他避孕措施)
学习者将能够:
►回忆一个人的协商技巧会受到社会规范、权力不平等、关于自我决策权的个人信念和信心的影响(知识);
►使用有效的沟通、协商和拒绝技巧以抵御违背个人意愿的性压力、采取更加安全的性行为策略(技能)。
要点:对进入性活跃期的人,采用何种策略降低感染风险会受多方面影响,包括个人的自我效能、感知到的风险水平、社会性别角色、文化和同伴规范的影响
学习者将能够:
►对可能影响处在性活跃期的人做出降低自身感染风险的决定的所有因素进行批判性分析(知识);
►认识到对一些群体的社会排斥和歧视会增加其感染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风险(态度);
►制定和执行提升个人健康与福祉的计划(技能);
►展示获取安全套的不同方法(技能)。
要点:性健康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安全套、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治疗;一些机构可能会提供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口服预防用药或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手术,还有一些服务机构可以检测并治疗其他性传播感染,提供避孕措施,处理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从而帮助人们评估自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检测和治疗
学习者将能够:
►评估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性健康服务(知识);
►识别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取安全和保密的艾滋病病毒检测以及其他服务(包括艾滋病病毒暴露前后预防)(知识)。
核心概念1:关系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基于差异(例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怀孕或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民族、种族、出身、性别、性倾向、社会性别认同或其他差异)的污名和歧视是缺乏尊重的表现,会危害他人的福祉,并且是对其人权的侵犯
学习者将能够:
► 掌握污名、歧视、偏见、成见、不宽容和排斥的概念(知识);
► 分析污名和歧视对他人的性与生殖健康和权利所带来的后果(知识);
► 认同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正遭受污名和歧视的人(态度);
► 深刻体会到包容、非歧视和多元的重要性(态度);
► 在遭受污名和歧视时寻求帮助(技能);
► 练习如何为包容、非歧视和尊重多元发声(技能)。
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每个人的人权都包括影响其性与生殖健康的权利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影响性与生殖健康的人权(知识);
► 讨论影响这些权利的地方或国家法律(知识);
► 识别权利遭到侵犯的情况(知识);
► 认同社会上有一些群体的人权特别容易遭受侵犯(态度);
► 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相关权利(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及以上)
要点:有很多地方或国家法律以及国际协议中提及了影响性与生殖健康的人权
学习者将能够:
► 分析有关童婚、早婚和强迫婚姻、女性生殖器损毁/切割、间性儿童的非自愿手术、强制绝育、性同意年龄、社会性别平等、性倾向、社会性别身份、人工流产、强奸、性虐待、性贩卖的地方或国家法律和政策;以及人们获取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和捍卫生殖权利的途径(知识);
► 说明人权遭到侵犯并影响到性与生殖健康的情况(知识);
► 认同人权对性与生殖健康的影响(态度);
► 倡导制定支持性与生殖健康人权的地方或国家法律(技能)。
要点:了解和促进性与生殖健康人权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 探究在朋友、家庭、学校和社区中促进人权的方法(知识);
► 认识到促进性与生殖健康权利,以及在无歧视、非强迫和非暴力的情况下进行生育决策的重要性(态度);
► 采取行动以促进性与生殖健康权利(技能)。
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
学习目标(15~18岁及以上)
要点:社会性别不平等、社会规范和权力差异会影响性行为,并可能增加性胁迫、性虐待和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的风险
学习者将能够:
► 说出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如何影响性行为,以及性胁迫、性虐待和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的风险(知识);
► 认同社会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差异会影响性行为,并影响人们做出安全选择和采取安全行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获取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等(态度);
► 当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胁迫、性虐待,或社会性别暴力时,主动寻求支持或帮助他人寻求支持(技能)。
核心概念5:健康与福祉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对服务机构和媒体等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进行评估非常重要,这有助于获取优质的信息和服务
学习者将能够:
► 列举提供性与生殖健康及权利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的个人或机构(知识);
► 描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的个人或机构的特征(包括保密性和隐私保护)(知识);
► 理解人们可以从一些机构获取有关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例如:进行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咨询、检测及治疗;现代避孕、性虐待、强奸、家庭暴力和社会性别暴力,人工流产和人工流产后护理,以及污名与歧视等方面的服务)(知识);
► 列举能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可靠的媒体资源(例如:网站)所具有的特征(知识);
► 意识到对健康和支持来源进行批判性评估的重要性(态度)。
全面性教育中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常见疑问
常见疑问1 如何与孩子谈论恋爱与早孕
答:首先家长和子女都应该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有着理性的认识和态度。随着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他人产生爱慕情感并寻求建立亲密关系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正常行为。但是,正常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在某一个年龄就开始恋爱。家长应该避免对孩子的爱恋行为形成绝对化的认识,而应抱着开放的态度多和孩子沟通,成为孩子可以分享困惑和获取帮助的对象。
因为早孕对青春期个体的身心伤害很大,并且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家长应尽可能避免孩子发生早孕。可以首先在自己内心中消除对性和性教育的误区,从而与孩子建立与性有关的正常沟通,作为为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总而言之,沟通才能够让家长随时保持对孩子的性心理及行为状况的了解,避免孩子因懵懂无知或者发生无保护性交行为而受到伤害。
常见疑问2 如何给孩子讲解非意愿妊娠的应对措施
答:教导孩子如何避免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交,以此来避免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告知孩子:对于未成年人,若已经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交乃至非意愿妊娠时应该第一时间寻求监护人的帮助,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获取避免非意愿妊娠的措施和相应保护,减少非意愿妊娠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当非意愿妊娠发生在成年人身上时,如果女性的年龄未满20岁或者没有生产并抚育此后代的计划,在认真评估后,谨慎做出选择;如果女性的年龄在20岁及以上,并且有生育此后代的计划,那么女性需要积极备孕,保证身心健康并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提供稳定的抚养环境。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与生殖健康相关的教育
幼儿园性教育中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内容
幼儿阶段,儿童性教育中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内容主要是清洁身体的重要性。在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中,《我们的身体》和《奇妙的感觉》两册涉及到了与生殖健康相关的教育内容。
《我们的身体》一册通过描绘主人公小美和小吉洗澡的场景,向孩子传达应当保持身体卫生的理念,并教授孩子清洁身体的正确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
在《奇妙的感觉》一册中,绘本再次教育孩子应当保持身体的清洁,帮助孩子认识到清洁身体的重要性,不用脏东西触碰身体的开口,爱护身体,避免感染疾病。
小学性教育中与生殖健康有关的内容
小学的性教育不再单纯局限于讲述保持身体卫生、清洁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还对传染病、预防青少年怀孕等话题进行呈现。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读本首次谈及生殖健康相关的话题是在一年级。
一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题中讲解了保持身体清洁的方法,教导学生洗脸、洗手、保护牙齿等,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另外,“性与生殖健康”单元的“爱护生殖器官”主题还教导学生避免生殖器官感染,避免性传播感染。
二年级中,读本介绍了疾病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营养均衡、睡眠充足、身体干净、心情愉悦、锻炼身体以及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三年级下册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四年级下册中,读本对性传播疾病进行了讲解。从性传播感染的类型、传播途径、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性传播感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告诉学生要关注自身的生殖健康情况,提高应对性传播感染的能力。
五年级的读本中,主要对艾滋病病毒及艾滋病进行了介绍。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切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就可以远离艾滋病。读本帮助学生了解到艾滋病是怎样的疾病以及怎样有效预防艾滋病。
读本的六年级下册,则主要对青少年早孕对个人、婴儿和家庭的影响和预防方法进行了陈述。由于青春期的学生各方面发育与发展尚未成熟,青少年怀孕对少男少女自身发展及各自的家庭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防青少年怀孕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发生性交行为,若发生性交行为,需要采取避孕措施,帮助青少年不受到伤害。
初中性教育中与生殖健康有关的内容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则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非意愿妊娠、性传播感染以及艾滋病的应对和预防。初中生要能够了解基本的生殖健康问题,并学会如何应对遇到的问题、维持自身的生殖健康。
相关研究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
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妇女地位、医疗和自然环境等。以下列举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特殊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
残障人群
残障人群通常被认为是无性欲的或者有性障碍的,人们通常认为性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只有少数国家尊重了《残疾人权利公约》中规定的残障年轻人的人权。研究表明,残障人更容易受到性暴力的影响且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事实上,不管是身体、心理或者情感有障碍的年轻人都是性的主体,同样有权利享受性,有权在没有胁迫和暴力的情况下获得愉悦且安全的性体验,并获得高质量的性教育和性与生殖健康服务。
LGBTI群体
LGBTI为性少数群体的简称,主要包括
女同性恋者(Lesbian)、
男同性恋者(Gay)、
双性恋者(Bisexuality)、
跨性别者(Transgender)和间性人(Intersex)等。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对于LGBTI群体有严重的限制和惩罚,对其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包括:直接向个人发起刑事诉讼;未能保护个人因其性倾向、社会性别身份或性别表达免受骚扰、污名、歧视和伤害;未能保护间性儿童和年轻人免受不必要的手术,从而对其造成精神折磨等。
另外,关于LGBTI群体的性与生殖生活和需求的研究较少。一些性教育课程常常省略关于LGBTI群体的内容,包括对间性儿童和年轻人具有重要意义的关于性特征或者生物变异的信息。在学校里的LGBTI年轻人尤其容易受到伤害或歧视。比如,学校里的
恐同现象或跨性别恐惧现象会妨碍LGBTI群体的正常学习,并为他们将来遭受更恶劣、更严重的欺凌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