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生殖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生殖器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疾病。因其病程缓慢,常无急性发病过程,有些患者除不育外,并无明显自觉症状,故临床上常因疏忽而漏诊。
病因及常见疾病
生殖器结核主要是继发感染,在极个别情况下,亦有原发感染的可能。
①血行感染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原发病灶多在肺、肾、骨等部位。肺部感染后,结核杆菌迅速通过血行传播至生殖器官,首先侵入输卵管,再由输卵管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及卵巢。
②
结核性腹膜炎或肠系膜淋巴结核可沿腹膜直接蔓延至输卵管;输卵管结核亦可蔓延至腹膜导致结核性腹膜炎。
③腹内脏器结核,可通过淋巴系统逆行播散至输卵管,但极少见。
④患副睾丸结核或泌尿道结核的男性,可通过性交接触、直接感染女方,导致原发性宫颈、阴道或外阴结核。此种情况极为罕见。
鉴别诊断
生殖器结核的潜伏期长达1~10年,多数病人在发现生殖器结核时,其原发病灶已经愈合。生殖器结核的临床表现不一,多数病人无任何临床表现,阳性体征不多,故诊断时易被忽视。为提高诊断率,应详细询问病史。对于原发性不孕、月经稀少、闭经的病人;未婚女青年有低热盗汗、盆腔炎或腹水的病人;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的病人;曾经患肺结核、胸膜炎、肠结核并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病人,均应考虑有生殖器结核的可能。
1、有原发性不孕、月经稀少、闭经病史;或曾患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的病人出现上述症状。
2、腹部有柔韧感或腹水体征;妇科检查发现包裹性积液形成的囊性包块,其边界不清,不活动;一侧或两侧附件区触及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表面不平,质硬;子宫活动差。
3、白细胞计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活动期血沉加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检查
(1)胸部摄片,必要时作胃肠或泌尿系统、骨胳系统X线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2)盆腔平片:盆腔平片中发现多个相当于淋巴结或输卵管、卵巢部位的钙化影,对诊断生殖器结核的意义极大。
(3)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宫取子宫内膜作病检可协助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结核多局限在近输卵管开口处的两侧子宫角部,且以在月经来潮前子宫内膜最厚时病变最明显,故应在经前数天进行刮宫,并注意刮取两侧子宫角部内膜送检,以提高诊断阳性率。对可疑患者一次刮宫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的存在。有时需间隔2~3月反复刮宫送检方能最后确诊。也有人主张先给予孕酮类药物2~3月后,使患者出现假孕,再行刮宫以提高病检阳性率。闭经患者诊刮时、多无组织刮出,甚至可因宫腔变形,狭窄或粘连阻塞、以致探针无法进入宫腔,这种情况提示有子宫结核存在。对高度可疑生殖器结核患者,在刮宫前后应注射链霉素数天以预防感染扩散。
(4)细菌学检查:将宫腔刮出物或月经血作结核菌培养或作动物接种,也可协助诊断。但无论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每检查一次至少需时8周以上,且有时需反复多次培养或接种,方能确诊,故以上两种细菌学检查方法一般仅作为诊刮阴性时的一种补充诊断手段。
(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此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当患者已长期闭经作诊断性刮宫刮不出组织物时,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往往是较可靠的诊断生殖器结核的方法。生殖器结核患者常呈现特殊的显影图象。不规则钙化点散在盆腔两侧。子宫腔之边缘不规则,如鼠噬状、有壁龛或充盈缺损。病程长者宫腔变小或严重畸形。有时,造影剂进入子宫肌层淋巴管而呈细网状,或可进入静脉血流。输卵管粗、细不均而成念珠状或僵直如铁丝状,失去自然的弯曲形态,有的出现壁龛及淋巴管显影,有的输卵管不显影。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规范抗结核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生殖器结核的治疗目的:消除症状、改善全身情况、促使病灶愈合、防止病情蔓延,尽可能保留生育能力。
急性生殖器结核的病人至少卧床休息3个月,慢性病人从事轻体力的工作。加强营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规范的抗结核应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用药原则。下列情况下有手术指征:
1、盆腔包块经药物治疗后缩小,但不能完全消退。
2、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病人。
3、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反复发作的病人。
4、子宫内膜结核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输卵管结核引起的不孕症病人,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未受累,可以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以获得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