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策略
生物学名词
生殖策略是指生物体为了种族延续,在生殖行为中所采用的所有策略的总和,生物体的生殖策略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包括繁育系统、胚胎发育过程、种子形成和散播机制、生殖模式、生殖行为、生殖对策、对后代的抚养等一系列的内容。
形成
生命的演化几十亿连续不断,是通过生殖实现的,种族的延续需要个体在保存自己的情况下,留下足够的后代,让后代继续将血脉传承下去,影响种族延续的除了外界环境外,还有内部的竞争,每个种族个体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无所不用其极,这样就进化各种各样神奇的生殖策略。
动物生殖策略
动物的生殖模式按周期性划分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季节为周期的,另一类是不依赖季节的。前者的生活模式决定了它对季节变化十分敏感(例如食物来源,温度、水源等),只有在特定时间繁殖才有可能成活;后者常见于高等动物,它们适应能力较强,对季节的变化能够成功应对(例如温血动物对环境温度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它们付出了复杂性的代价,换来的好处是显然的——有了足够多的时间来筛选配偶,而不必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仓促凑合,大大提高了基因筛选的有效性,从而也使得进化速度大大加快(进化史几乎是指数性的)。人类显然属于后者。
对于非季节性生育的动物,雌性的自由度就大得多了。由于各个雌性的排卵期各不相同,而且真正的排卵期(卵子成熟)在一个排卵周期内所占的时间比例很小(例如人类是2天/每月),尤其在怀孕和哺育期往往长时间不排卵,雄性无法知道何时交配是有效的,而排卵期外的交配活动对双方都是毫无意义的。为了避免浪费,雌性演化出了各种用来向雄性表明排卵期的标志,例如气味、体征(身体某些部位的形状颜色)及性欲等,而雄性的性欲也做了一定调整,只有在它发现雌性显示出这些标志的时候它才会产生交配欲望,在其它时间里,雌性对它而言只是一个没有性别的竞争者(有些独居的食肉动物会将不在排卵期、而又擅闯其领地的雌性毫不犹豫地驱逐甚至咬死)。其中气味、体征等标志其生成成本(复杂度)较低,但只能被动地等待雄性发现,一般为较低等的动物采用。而对于复杂度较高,足以负担起较高成本的高等动物而言,其雌性往往更倾向于性欲的方式,因此人们常把排卵期称为发情期。这种方式虽然成本较高,但有许多好处,首先能够使雌性不再完全被动等待,可以主动搜寻雄性,对雌性而言更为有效;其次,这种标志由中枢神经控制,雌性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运算”对其进行调节,使之具有一些其它作用。由于雌性生育一次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尤其是哺乳动物,因此它会希望每次生育都是高质量的。当它在排卵期遇到一个它不满意的雄性时,就它的利益而言,它与其勉强凑合,还不如干脆牺牲掉这个卵子(与怀孕哺乳相比,这点成本实在不算什么),等待更好的雄性出现。由于判断雄性是否令它满意都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进行的,因此性欲这种可被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的排卵标志正好适合它的需要——如果它对某个雄性不满意,它产生的感觉可能是“丑陋”、“恶心”,从而控制了性欲的产生,而如果看中了某个雄性的话,它的性欲就会很强烈,生怕错过了交配的机会。这种策略在雄性看来,虽然雌性对自己没有性欲并不一定表明它不在排卵期,但有性欲却一定在排卵期。对于对自己没有性欲的雌性,雄性如果强行交配的话,一方面对方确实不在排卵期的可能性很大(2天/每月,在排卵期的可能性只有1/15),另一方面会由于雌性反抗而发生争斗(雌性可不希望付出高昂的孕育成本后产下的却是低质量的后代),同时,雄性的生育能力也并不是无限的,在勉强交配完成后,如果遇到了另一个对它有性欲的雌性(可以确认在排卵期),那就只有徒唤奈何的份了。因此,从综合的成本收益率来看,强行交配绝不是什么好主意。种群密度越大(遇到一个异性很容易),强行交配的负作用也越大。因此,对雌性策略中的这点小伎俩,雄性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老老实实地维持原状,即:只有雌性对其产生性欲的情况下,它才会有交配欲望(产生性欲)。这就使得在交配方面,雌性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雄性只能乖乖地供人挑选。
植物生殖策略
植物的生殖策略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自交,一种是异交,自交可以保证生殖成功率,同时传递两套完全相同的基因,但自交体系缺乏适应和新物种形成的潜力不能作为长期的生殖策略,植物的异交存在多种机制,如雌雄异熟、花柱异长、自交不亲和等,低等植物通常通过简单的细胞分裂和孢子形成完成生殖,而高等植物是通过授粉受精产生盒子来完成有性生殖过过程,并且种子休眠是植物本身适应环境和延续生存一种特性是植物生殖的一种稳定的生殖对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1-27 00:37
目录
概述
形成
动物生殖策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