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温,农业气象学学科术语,包括气温、地温和水温等在内的环境温度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农业生物体温的高低。通常情况下,植物和变温动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与体温呈正相关,恒温动物虽然能维持体温不变,但是环境温度也能影响其代谢速度和生命活动,如植物体温作为表征植物体各部分冷热程度的量,包括根、茎、叶、花、果的温度。
由于农业生物体温测定较困难,描述潟席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时,通常以环境温度代替体温。植物体温变化与环境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落后于气温的变化。在阳光照射下,叶温常高于气温3~5℃,有时会至高10℃以上;阴天或蔽阴时,叶温与气温接近。气温是农作物和树木活跃生长期同最基本的观测指标,但是在作物播种期、出苗期和移栽期以及研究温度对块根、块茎、地中茎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时,土温指标更能说明问题。例如,春播和移栽时常以5cm土温、小麦越冬时常以分蘖节所在土层(或地表以下2~3cm)土温为指标。水生生物则以水温作为指标,无土栽培的
经济作物以营养液温度作为指标。在某些特殊研究中通常需要测定生物的体温,如牲畜肛温、作物叶温或树干温度、生长点温度和果实温度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与环境温度或体温有关,不同时期的温度影响指标不同。谷类作物生长早期以土壤温度影响较大,中后期则是体温影响较大。叶温和太阳辐射共同影响叶片的
净光合作用。大豆对钾、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叶柄的温度相关;对钙的吸收受叶柄温度影响较小。
研究表明,小麦冠层与气温差可以很好地反映其生长过程。晴日,辐射充足,在土壤较湿润的条件下,冠层与气温差大,叶片净同化率高,植株生长快于物质积累多当土壤干旱,植株水分亏缺时,冠温与气温差小,净同化率低,干物质积累少,对小麦生长不利阴雨天,太阳辐射不足,气温低,冠温与气温差小,同样干物质积累少,不利于小麦的生长。
测定和研究植物体温在农业生产中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对霜冻、高温逼熟危害的预报等有一定作用。其中叶温最为重要,变化也最明显。美国利用卫星上仪器红外测定植株温度,从而预报柑橘等的霜冻,比气温预报更准确些还可以根据小麦群体冠层温度与气温的差值反映作物缺水状况,预报小麦是否缺水及所需的灌溉量。此外,还可根据叶气温差与作物生长的关系,监测
大田作物生长和进行大面积作物估产。
外界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动物的体温,从而影响着动物新陈代谢强度及其生长发育状况。用红外温度仪可简捷地测定动物不同部位的体温,作为动物饲养与畜病诊断的指标和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