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
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技术原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
活性污泥法及
生物膜法的特点,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5~1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
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
负荷(可达2.0~3.0kgBOD5/m3.d),另外
接触氧化工艺不需要污泥回流,无
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较活性污泥法简单,对
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
好氧生物膜法工艺,接触
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该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池内加设适宜形状和
比表面积较大的生物膜载体填料,这样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由于内部的缺氧环境势必形成生物膜内层供氧不足甚至处于
厌氧状态,这样在生物膜中形成了由厌氧菌、兼性菌和好氧菌以及
原生动物和
后生动物形成的长
食物链的生物群落,能有效地将不能好氧生物降解的COD部分厌氧降解为可生化的有机物。
由于池内填充了大量的生物膜载体填料,填料上下两端多数用网格状支架固定,当填料下部的曝气系统发生故障时,维修工作将十分麻烦。
填料易老化,一般4-6年需更换一次。由于前端物化处理后废水中SS含量较低,生物膜固着的载体较少,导致生物膜比重较小,极易造成脱膜,挂膜不稳定。脱落的生物膜和絮状污泥在二沉池沉淀效果较差,易导致出水SS超标。
专长特点
容积负荷高,占地相对较小。如图《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流程及高程图二》。
抗冲击负荷,可间歇运行。
需定期反洗,产水率低。
应用范围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
生物滤池之间的
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
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微生物所需的氧常通过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由于缺氧而进行
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
工艺分类
处理酿造废水
1、根据酿造废水的特点,主要的污染指标为
CODcr、
BOD5和
色度等,由于BOD5/CODcr(=0.66)值较高,所以适宜采用以生化为主的处理工艺。酿造废水中的色度基本是以有机状细小微粒悬浮于废水中而形成的,为了减轻
生化处理的负担,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因此在生化的前面增加一级物化处理单元,以降低废水中的大部分色度和部分CODcr、BOD5。生化处理部分可采用多种方式:如
普通活性污泥法、
接触氧化法、SBR法等。因接触氧化法具有流程简单,抗冲击性能好,操作运行稳定、方便,成为我们的首选工艺。
2、酿造废水首先经粗、
细格栅拦截杂物后进入
预曝气调节池,待药剂与废水充分混合反应后由
污水泵提升进入
初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出水进入
生物接触氧化池,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
氧化分解后进入二沉地进行泥水分离,
二沉池出水经微珠过滤器过滤后出水直接排放。
3、因废水含盐量较高,调试中根据食盐量浓度大小,分为四个阶段(0.5%,1.0%,1.25%,1.5%)对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挂膜驯化。先将废水稀释至含盐量为0.5%的浓度,投加生活污泥,20d后挂膜成熟,再依次提高废水浓度,每7d为一个周期,40d后按正常排水水质满负荷投入运行。
4、过滤器作为把关单元可有效截留
二沉池带出的细碎老化污泥(去除率可达99%以上),对水质的稳定达标排放是有必要的。
处理甲醛和废水
1、采用
Fenton氧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含甲醛和
乌洛托品的模拟废水(简称废水),在H2O2(
体积分数30%)加入量2.50g/L、H2O2与Fe2+
质量浓度比3.75、反应时间3h、不调节废水初始pH的Fenton氧化预处理最佳操作条件下,废水
COD从1000mg/L左右降至300mg/L,COD去除率达72%。原废水完全无法直接进行
生化处理,经Fenton氧化预处理后其
BOD5。
2、COD约为0.5,易于生化处理。Fenton氧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废水,
生物接触氧化停留时间为12h时,废水COD去除率高达94%,处理后出水COD小于70mg/L,处理效果很好。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医院废水
研究
水解酸化-
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医院废水的工程应用,为医院
废水处理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处理工程采用水解酸化+
二氧化氯消毒组合工艺,处理流程分为兼性段和好氧段。结果经过半年多的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在进水生化需氧量(BOD5)150mg/L、化学需氧量(
CODCr)300mg/L、固体
悬浮物(SS)300mg/L、pH值6~9、粪
大肠菌群50000个/L的条件下,污水经处理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二级标准。结论该工艺处理医院废水的工程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工艺研究
用
好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保证有足够的氧气供微生物氧化水中的有机物。为保证氧气供应,一般采用向污水中充氧的方法。生物膜在氧化有机物的过程中,由于溶解氧的浓度梯度方向与有机物的浓度梯度方向一致,造成生物膜的底部出现厌氧层,导致生物膜脱落而混入处理水中。因此,要设
二沉池进行膜水分离。若想获得一种高效、经济、紧凑的生化处理系统,关键是找出一个能“静静”地将氧气溶解到水中的方法,而
微孔膜和选择性
透气膜材料的出现与推广使得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成为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无泡充氧法。无泡充氧法即用疏水性的微孔膜或选择性透气膜材料将液、气两相相互隔离,根据Henry定律,气体可借助于气、液间的分压差透过微孔之间的气、液界面或选择性透气膜而溶入或溶出液体。这一过程中没有肉眼可见的气泡产生,
氧气自然也可借此充入水中完成充氧过程。
相关实验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外径0.8mm,内径0.5mm,微孔最大孔径0.2μm,
开孔率80%,由
天津纺织工学院提供。
2、试验装置。反应器用玻璃
量筒改制而成,内径60.3mm,
有效容积1.27L。中空纤维组件兼充氧及生物膜载体双重功能。该组件用塑料片做成支架将中空纤维盘绕其上制成。中空纤维组件间水平间隔5mm,上下层间隔5mm,交错布置。膜总表面积为416cm2,总体积为504cm3(相当于生物膜载体堆积体积),折算成
比表面积为82.5m2/m3,
空隙率97%。试验在室温下进行。
3、试验水质。原水为唐山市西郊污水厂一沉池出水,其水质为:
CODCr=100~300mg/L,
BOD5=50~150mg/L,SS=100~150mg/L,pH=7.0~7.3。
试验过程
试验分为对中空纤维特性的测试(包括耐压性能和微生物生长试验)和污水处理试验。测试
中空纤维浸在水下时内部充气最大安全压力的具体作法是:将几根中空纤维两端用环氧树脂封在
玻璃管中,然后向浸没在水中的中空纤维内充气,同时观察中空纤维表面是否有气泡出现。结论是内外压力差≯4.5kPa就可以保证安全运行,且无气泡产生。微生物生长试验是将上述试验用水换成污水。为提高充气效率,须提高
中空纤维膜中的氧气分压,故向中空膜中充入纯氧并维持内外压力差为3.0kPa。在向污水中加入从污水厂
曝气池中取得的
活性污泥进行
接种后,发现靠近氧气进气端的
中空纤维表面微生物膜生长较好,而远端则较差,封口端甚至不长。将封口端也接通
氧气后,该端附近的生物膜生长情况好转。
原因分析
经分析原因有二:
①
中空纤维内充入的是纯氧,其中的
氮气、二氧化碳等
气体分压为零,故水中的上述气体会从水中溶出而进入中空纤维内部使其中的
氧气分压降低。在远端随着氧气溶入水中导致
氧分压降低幅度较大,使得向水中充氧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②中空纤维内气体的溶进与溶出是沿全长进行的,所以中空纤维内氧气流动速度在封口端为零,进气端则最大,这样就会将已溶入中空纤维的
氮气等气体带至远端。所以在中空纤维内沿长度方向氧气的浓度(分压)不是均匀分布的,并且由于进气端氧气
流动速度最大,产生的湍流也最强,因而氧气渗入水中的条件最有利。
根据以上分析,在气路中加装一个循环泵后得到了沿中空纤维全长均匀生长的生物膜。
污水处理试验过程则是将装置按流程装配完毕之后接通氧气,注入污水并加入
活性污泥进行接种。为了加快生物膜的培养过程,在污水中还加入了用可湿性淀粉、肉汁和一些无机盐组成的营养物质。经2周的培养,生物膜的厚度稳定在约为1.2mm左右,出水变清后停止添加营养物质,并让生物膜在原污水中适应一周后开始测试。
试验结果
1、去除有机物和SS,用本法处理污水前后BOD5、
CODCr和SS的结果见表1。
表1中可以发现,本工艺对BOD5、CODCr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5%~92%、78.7%~83%和90%~94%。
2、出水中的
原生动物。通过显微镜观察,
发现在出水端生物膜上有大量的
草履虫和游仆虫。另外,出水中也可观察到微小的水生生物游动。
3、脱除
氨氮的效果。从试验的26d开始测定进、出水的氨氮和
亚硝酸盐浓度(见表2)。由于本工艺的特点是生物膜几乎不脱落,所以泥龄较长,且随着泥龄的增长,硝化效果开始显现出来。
研究讨论
去除有机物
在本工艺中的
中空纤维实际上是生物膜的载体,微生物种群在本工艺中的分布与常规的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不同,所以在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分析生物膜的特点。常规的生物膜法有机物和溶解氧由生物膜同一侧进入膜内部,所以在生物膜的表面好氧微生物生长条件较内部深处要好得多。在表面旺盛生长的微生物消耗了大部分溶解氧,使生物膜内部处于供氧不足甚至无氧状态,于是从生物膜表面至底部出现了供氧充足、缺氧和无氧区域,各区域内分别对应生长的是好氧、兼性和
厌氧微生物。这就带来了以下问题:首先,如果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过大则表面旺盛生长的微生物将使生物膜生长过厚,从而堵塞载体或滤料间的空隙;其次,因为厌氧细菌产生的代谢物质的作用,导致生物膜脱落;另外,为了保证给微生物足够的溶解氧,一般采用污水流速较快或
曝气的方法,这也易使生物膜脱落水中,所以要在其后设一个
沉淀池将其分离。
在本工艺中污水的有机物和氧气分别从生物膜的两侧进入,即二者的浓度梯度方向是相反的。这对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很有好处,如在生物膜的最外层有机物浓度最大但溶解氧浓度最小,而在生物膜的底部则恰好相反,这样好氧微生物的两个生长控制因子得以相互协调和抑制,其结果是使生物膜协调地生长于一个相对固定的厚度范围,不会因有机物的浓度大而过度生长形成
堵塞。在试验中观察到的生物膜沿水流方向的生长状态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污水进水端至出水端,有机物浓度相差逾十倍,生物膜的厚度却基本一样,仅仅是生物膜的密实程度进水端较出水端密实一些,颜色也略深一些。同样因为本工艺充纯氧,生物膜上不存在厌氧层,全部生物膜都是活性生物膜。在生物膜的最外层有一个微溶解氧层,在该层有机物的浓度最大。这一情况极适于衣球细菌生长,这种细菌对有机物有着极强的分解能力。
SS的去除
从工艺流程中可看出反应器内水流是由下向上流动的,可将其视为一个
竖流式沉淀池与一个接触
氧化池的组合体。由于试验的接触时间是3~4h,上升流速仅为0.018~0.024mm/s,只相当于一般竖流式沉淀池所采用上升流速的1/10~1/5,所以污水中所挟带的
悬浮物除胶体外几乎全部可以通过沉淀作用而去除。试验中观察到反应器靠近进水口处的混浊程度明显大于其上部,这一现象佐证了上述分析。另外生物膜吸附也去掉了一部分SS。
去除氨氮
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处理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在增加,到45d时,
氨氮的去除率已达到60%,但
亚硝酸盐氮浓度增加量与氨氮的下降量并不一致。按照
硝化过程:
氨氮的减少数量与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数量应当是对应的,但在本试验中并非如此。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同时还进行着另外两个过程:
由于出水的pH值并未显著降低,猜测以过程(3)为主,但因条件限制,本次试验未能就此加以验证。
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原因与本工艺中微生物所处的特别环境及其特殊的微生物种群分布有关:在生物膜的最内层即与中空纤维相接部分是溶解氧浓度最大的部分,而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经过外层微生物的降解后抵达此部位时已经大大降低,在该部位污水中的C/N比值也大大下降,这非常有利于硝化微生物生长。所以笔者认为与其他工艺不同,在本工艺中
硝化作用不仅仅是发生在反应器的末端,待污水中总有机物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而是在原污水接触到生物膜一段时间,当有机物浓度略有下降后就已经在其后的生物膜内层开始了。如果原污水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则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生物膜内层都有一个生长良好的硝化细菌膜存在。所以得出结论:降解有机物和去除
氨氮在本工艺中是同步或部分同步进行的。
本工艺脱除氨氮效果较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采用了纯氧,这可使硝化微生物的活性提高数倍。
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本试验中进
水的有机物浓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2.5倍,但出水的
BOD5数值波动不大。每次受到
有机负荷冲击后经2~3d的适应,出水水质便恢复良好,这说明本工艺与其他
生物膜法一样,有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改进展望
①本工艺的一次性投资比较高,主要是
中空纤维膜的生产并未形成规模,所以
售价比较高。随着膜工业的发展,这一问题会得到解决。
②本工艺除有
氧化降解有机物的功能外,尚有良好的
硝化功能,但这并未完成污水
脱氮过程。如能对
中空纤维组件加以改进,使中空纤维外侧或附近有一些能让厌氧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普通载体,则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
碳源,完成
反硝化,实现脱氮,同时也提高了
氧的利用率。
③虽然本试验在中空纤维中充入的是纯氧,但是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气体循环回路中的气体已不完全是纯氧,而是混有许多在
分压差作用下从水中溶出的
氮气、
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在气体循环回路中充入纯氧仅提高了气体中的
氧分压。这就有了一个启示:可否直接用空气进行充氧,其结果将会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④由于本工艺中微生物种群分布的特殊性,生物膜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可能与其他常规微生物法有所不同,这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为本工艺的完善找出生物学的指导依据。
所得结论
①用本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可以在一个反应器内使
BOD5、
CODCr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83%和94%。
③本工艺有特殊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和种群分布,使各类具有特殊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都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且可以将生物膜厚度自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而无堵塞问题,所以运行管理非常简单。
⑤本工艺采用的无泡充氧方法可使污水处理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