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精小管
位于睾丸小叶内的弯曲细长管道
生精小管是位于睾丸小叶内的弯曲细长管道,管壁为特殊的复层上皮——生精上皮,构成生精上皮的细胞有两种,即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呈长锥体形,单层排列;生精细胞有规律地排列于支持细胞之间或顶部。生精小管基膜较厚,外面环绕由胶原纤维和梭形细胞构成的界膜,生精小管是产生精子的场所。
形态学变化:
(一)生精小管平均面积变化:
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随睾丸逐渐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但生精小管面积无明显增大;自青春期生精小管面积迅速增大,25岁左右达到峰值,45岁左右生精小管平均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
(二)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
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几乎无管腔;青春期管腔开始出现并迅速增大,20岁左右达到峰值;于45岁左右管腔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
(三)生精小管的组织学结构变化:
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上皮由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生精小管无管腔,但随睾丸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生精小管上皮和基膜间渐出现明显的间隙;青春期开始,生精小管上皮发育,生精细胞层数增加,管壁各级生精细胞典型,腔面可见精子;55~65岁,睾丸纤维化明显,随年龄增长,生精小管皱缩,生精上皮细胞数量渐减少,基膜增厚,生精上皮排列紊乱。
临床疾病:
生精小管发育不全,又称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ssyndrome)、男性乳房发育-精子生成缺乏综合征、Reifentein-Albright二氏综合征、先天性生精不能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原发性小睾丸症、曲细精管纤维化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出生时为男性表型,在儿童期多无异常,往往于青春期或成年后发病。Klinefelter综合征是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及不育最常见的疾病,其男婴发生率为1:600~1:1000。
(一)发病机制:
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典型的核型为47,XXY,亦可有嵌合,部分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8,XXXY。多余的X染色体多是母源性染色体不分离所导致,也可是父源性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不能重组,性染色体不能分离所致。由于多余的X染色体可能削弱了Y染色体对男性的决定作用的影响,睾丸发育不良,导致生精细胞发育障碍,曲细精管上皮细胞变性,精子生成障碍,并随着X染色体数目增多,趋于严重。
(二)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为小睾丸,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身材瘦高,四肢长,50%呈女性型骨盆,腋毛及阴毛稀疏或缺如,阴毛可呈女性型分布,25%患者乳房发育呈女性型。患者的睾丸小而硬(很少超过2cm×1.5cm×1.5cm),多位于阴囊内,阴茎正常或短小。患者性欲低下,可射精但无生育能力,寿命正常。
实验室检查:尿17-羟和17-酮正常或偏低;血浆睾酮水平低下,对HCG试验无反应,FSH浓度升高;无精、少精(偶见短尾、无尾、小头等畸形的精子);睾丸活检可见曲细精管纤维化和透明样变,管腔闭塞,多无精子发生,间质细胞增生或聚集成团,且功能低下。染色体核型检查异常。
(三)治疗:
青春期开始雄激素补充治疗以促进男性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但对生精功能无帮助。乳房发育呈女性者,可手术矫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8 16:00
目录
概述
形态学变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