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满怀同情地叙述了孤苦无告的寡妇母子两人的悲惨境遇。首两句写景,景象阴惨凄迷,成为下面所写的人间悲剧的生动形象的背景。“田头”句至“娘自有较计”为寡妇的悲哀自诉。“田头”两句写寡妇拾穗而遭人欺辱,既见其孤苦无助,也是下面自诉的触媒。“自言”以下从寡妇之口,叙写了其母子两人惨苦至极的生活,寡妇两手空空,觅食无门,幼儿哭啼索食,母子俱挣扎在死亡线上。作品以哀惋的内心独白,凄伤的对话,将母子两人的悲惨境遇描写得令人触目惊心。结尾四句是诗人对母子生活情景的客观叙写,这一镜头情景交融,撼人心魄,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意味。
作品继承了唐代“新乐府”的优良传统,充满对孤儿寡母的深深同情,通过对他们生活际遇的叙写,揭露了社会的冷酷黑暗,有强烈的指斥现实的力量。作品运用白描,艺术上有鲜明特色。
黎简(1747—1799),字简民,号二樵,
广东顺德人。工山水,笔墨苍润似吴镇,淡远近倪瓒,颇负时誉。又能诗词。有《
五百四峰草堂诗钞》、《药烟阁诗钞》、《芙蓉亭乐府》等。
黎简原籍广东顺德,其父来南宁经商,娶当地大族雷氏女为妻。
乾隆十二年(1747)五月 二十三日(6月30日)黎简生于
广西南宁,年轻时往来广东、
广西间。因喜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黎简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为狂,遂自号“狂简”。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黎简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精书法,擅长篆刻,号称“四绝”。
一生未出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生活比较清贫。曾寄居广州慈度寺,住处四周种上竹子,曰竹平安馆。中年所居村曰百花村,筑亭曰众香阁、曰药烟堂、曰五百四峰。
袁枚当时名动天下,来到广州欲求一见,却被黎简拒之门外,一时轰动诗坛。
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时,未到广州上任,先梦见二樵,更被传为佳话,也可见二樵在当时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1799年十一月七日(12月3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