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轮状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生物
甲型轮状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生物,主要透过口粪途径传播,可经饮用或进食受污染的食水或食物,或接触受污染的对象表面传播。
中文名称
甲型轮状病毒
英文名称
Rotavirus A;RV-A
分类类型
分类
呼肠孤病毒科>无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轮状病毒属>甲型轮状病毒
人轮状病毒
病毒性胃肠炎中,人轮状病毒(Rotavirus)为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据估计,全球每年死于该病的幼童至少有850000人,尤以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居多。 轮状病毒圆形。病毒表面含有双层外壳。内、外壳之间因有条幅状连结,形似车轮,故称为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为RNA病毒,遗传物质为双股,且分为11节。根据基因组序列分析和血清学分型的结果,轮状病毒被分为六种(A-F),每一种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型。大多数感染人类的轮状病毒均属于轮状病毒A
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以呕吐及水状腹泻为主,常伴有发烧及腹痛等症状。病毒感染潜伏期约为24至72小时。重症患者可有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急性发病期间,由粪便中排出病毒并可持续一周以上。此时采集粪便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典型的病毒颗粒。身体健康的人患上轮状病毒肠胃炎,病征一般会自行消退,但幼童偶然会出现严重脱水的情况。病愈后并非终生免疫,但再次感染的病情往往较初次感染的轻微。此病症较常出现在天气较凉的月份。
发病机制
此症可于儿童日间护理院内造成爆发。轮状病毒的感染与流行非常普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季节。病毒主要侵犯六岁以下儿童,其中6~24个月的婴幼儿居多。由于该病毒感染可呈现较轻症状甚至无症状感染,因此,实际被感染的人数远比患病人数为多。据统计,在发达国家4岁左右儿童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可达90%以上,再感染的机率也很高。 病毒的体外培养过程证明,在trypsin存在下,病毒的外层壳被破坏后才能感染细胞。这似乎提示我们,小肠中高浓度蛋白酵素的存在是轮状病毒建立感染所不可缺少的环境。 轮状病毒感染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进入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进而杀死细胞。小肠粘膜细胞损伤后,小肠运输系统遭到破坏,盐份、葡萄糖及水份流失,引起腹泻。 轮状病毒性腹泻虽然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然而由于该病毒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每年都会造成数以万计的儿童死亡。除了改善卫生条件之外,发展有效的病毒疫苗仍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关注和推动的课题。早期的疫苗以动物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为主。近年来则以发展人类─动物轮状病毒的重组疫苗为主要目标,并获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治疗
目前尚无特别的抗病毒疗法,患者需要补充失去的水份。
预防
轮状病毒的预防方法跟其它病毒性胃肠炎的相似,应维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处理呕吐物或粪便后须彻底洗净双手。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手套,事后须再洗手。
疫苗
1998年,美国FDA核准轮状病毒Rotashield疫苗﹙Wyeth惠氏﹚上市,其为口服四价轮状病毒,用来预防婴幼儿因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炎。 轮状病毒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未完全了解,其无法提供完全的保护力,因此受感染者,来年可再受感染。自然感染时,在小肠黏膜能产生特殊免疫反应,也能减少严重腹泻的可能性。轮状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和自然感染类似,Rotashield疫苗含有四种不同血清型轮状病毒,这种活疫苗能产生IgA抗体中和这些血清型,也能产生因局部免疫反应产生IgA。 对疫苗任何成份过敏者包括neomycin、amphotericin B或monosodium glutamate 都是使用禁忌。中度发烧时不建议使用, 而轻度发烧则可使用。免疫功能不全时亦不建议使用;研究发现轮状病毒疫苗株并不会在家人中相互传播,所以其家人可使用。 第一剂使用后五天,偶而会有低度发烧、食欲不振、躁动及活力降低等现象;而第二剂则只有轻度发烧;到第三剂时这些现象就很少发生了。 轮状病毒疫苗建议于婴儿 2、4、6个月大时使用,视需要可提前于6周大时开始使用,之后每三星期即可再次使用。较大之幼儿第一剂有较明显的副作用,所以不建议于6个月大以后才开始第一剂。与食物一起服用并不影响疫苗效力,服用后若有溢出,亦不须再服用。疫苗使用后,四周内父母亲在换尿布后应多洗手,以免排泄出的活病毒引起粪口散播。哺喂母乳时仍可使用疫苗,虽然使用第一剂疫苗与喂母乳同时进行,可能减低免疫效果,但口服三剂后就完全相同。若于服用疫苗期间,不幸得到轮状病毒感染, 亦需继续完成三剂疫苗,因为仍然可以避免其它血清型的轮状病毒感染及降低感染的严重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3 20:41
目录
概述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分类类型
分类
人轮状病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