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村
位于云南省红河州
红河县甲寅乡中部,国土面积14平方公里,距红河县城37公里。辖甲寅、美东、石头寨等21个村民小组,有1343户6125人,耕地面积 3595.27 亩,人均耕地0.87亩,林地9052亩。
甲寅村风景
巧夺天工的
哈尼梯田令人神往,魂牵梦绕,世界闻名。甲寅梯田位于红河县中东部,气势磅礴,逶迤壮观,从海拔400米至1800米,依山开垦,顺势造田,经纬纵横,蛛丝密布,大的有三四亩,小的只有水牛大,在陡峭处,形如天梯,美如龙脊,充分展示了梯田缠绕山腰的人文景观,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昭示了梯田文化: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度共构的良性
农业生态系统。
甲寅村依山傍水,地灵人杰。民族歌舞极具特色,乐作舞、竹板舞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蜚声海内外。一年一度的甲寅哈尼“长街宴”以诱人垂涎的哈尼佳肴美味,激情洋溢、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四面八方宾客。2003年来自日本、瑞士东南亚国家的哈尼阿卡专家学者和四方宾客欢聚甲寅,成功举办了“哈尼阿卡”文化节。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甲寅村稳步推进以“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稻鱼工程,发展生态农业,促农稳粮增收,成为了红河县发展稻田养鱼较早、规模较大的村。2007年,实施稻田养鱼7206亩,鱼农增收216万元;2008年,全乡传统稻田养鱼面积可达7500亩,速成稻田工程设施鱼凼养鱼示范300口,覆盖面积达1500亩。
近年来,甲寅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大街小巷已全部硬化,缓解了发展瓶颈,增强了发展后劲,全村人民物质生活更宽裕,文娱生活更丰富,悄然兴起10 支农村文艺队,除在村内村外演出外,还对诸如矻扎扎节、昂玛节、跳乐作、阿究赫、打磨秋、长街宴、民族服饰等哈尼民族文化和艺术进行了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促使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甲寅声名远播。
甲寅村良好的基础设施促动旅游业悄然兴起,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哈尼文化产业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没有一个旅游开发商在此投资,政府行为多,还没有引入市场机制,经营管理粗放,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齐全,留客难,回头客少,旅游业效益低,附加值少。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516.21亩(其中:田2504.26亩,地1012.01亩),人均耕地0.62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黄豆等作物;拥有林地9052.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8.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6亩,主要种植棕、梨、桃、花椒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2100.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1397户通自来水,有34户饮用井水, 有1431户通电,有65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406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
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75户。
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250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0亩。
该村到2012年底,有50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2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4148.70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916.60万元,
畜牧业收入759.4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920头,肉牛466头,肉羊0头); 林业收入144.70万元, 第二、三产业收入889.10万元,
工资性收入68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经商、
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8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85人 ,在省内务工1147人,到省外务工238人。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2个,党员总数113人,党员中男党员94人,女党员19人。 团员194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棕丝、养殖,主要销售往本县。2012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15.80万元, 该村正在发展棕丝加工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棕丝、养殖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431户,共乡村人口6480人,其中男性3361人,女性3119人。其中农业人口6389人,劳动力3780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590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01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农户235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甲寅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甲寅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00公里,距离中学0.80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1136人,中学生503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2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27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595.2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20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2513个(劳均7个)。年末集体总收入56.00万元,有固定资产201.4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①龙头带动企业少,主要产业发展规模小;②、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科技难以推广,群众增收较难,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竞争能力弱;③旅游产业由于政府投入相对较少,旅游基础设施溥弱,产业未能做大做强;④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较恶劣,村民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较弱。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打牢基础、巩固传统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发展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形成一批能带动全乡经济发展的拳头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