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级以太网
200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信级以太网》是200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荣、邓春胜。
内容简介
《电信级以太网》共分7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以太网的发展历史和基础知识。第2章分析了电信级以太网的产生背景,介绍了电信级以太网的定义、体系结构、技术特征和技术分类。第3章详细论述了能够增强以太网的服务质量(QoS)、运营维护管理(OAM)能力、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各种电信级增强技术。第4章介绍了增强以太网网络性能和业务提供质量的分组同步技术,总结了分组网的同步实现方案。第5章详细论述了可提供电信级以太网业务的几种以太网改良方案,包括ERP、PBB/PBT、PVT、VPLS、PWE3overMPLS等。第6章介绍了基于弹性分组环(RPR)实现的电信级以太网方案。第7章全面总结了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定位和建设策略,分析了为什么选择电信级以太网和怎样使用电信级以太网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几个厂家的设备和解决方案。
作品目录
第1章以太网基础知识
1.1以太网及其发展
1.2以太网体系结构
1.4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MAC)
1.4.3全双工的交换式以太网
1.5.1线缆物理规范
1.5.2介质无关接口(MII)和AUI
1.5.3协调子层(RS)
1.5.4物理层编码
1.5.5新增全双工模式
1.5.6自动协商(AutoNegotiate)
1.5.7不同的中继器规范
1.5.8物理层帧格式的微小变化
1.5.9网络拓扑距离的变化
1.6虚拟局域网(VLAN)
1.6.1VLAN的工作原理
1.6.2VLAN的划分类型
1.6.3VLAN通信方式
1.6.4VLAN交换机的互连方法
1.7光以太网
1.7.1光以太网技术与标准
1.7.2光以太网分层参考模型
1.7.3光以太网数据链路层技术
1.7.4光以太网物理层技术
1.7.5光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1.7.6光以太网的应用
第2章电信级以太网概论
2.1以太网的业务运营压力
2.2电信级以太网的提出
2.2.1传统以太网的弊端
2.2.2电信级以太网的定义和体系结构
2.2.3电信级以太网与分组传送网
2.3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特征
2.3.1标准化的业务
2.3.2灵活性和扩展性
2.3.3可靠性和安全性
2.3.4电信级服务质量
2.3.5电信级网络管理
2.4电信级以太网的标准化情况
2.5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选择
2.5.1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分类
2.5.2可选的电信级以太网方案
第3章以太网的电信级增强技术
3.1电信级以太网面临的挑战
3.2以太网的QoS增强技术
3.2.1传统以太网在QoS方面存在的缺陷
3.2.2实现QoS的标准和协议
3.2.3电信级以太网的QoS控制
3.3以太网的OAM增强技术
3.3.1电信级以太网的OAM体系结构
3.3.2增强以太网OAM的标准化工作
3.3.3电信级以太网的OAM功能
3.4提高以太网可扩展性的技术
3.4.1以太网的可扩展性标准
3.4.2QinQ扩展技术
3.4.3MACinMAC扩展技术
3.5提高以太网可靠性的技术
3.5.1以太网业务保护需求
3.5.2以太网连接的保护技术分类
3.5.3生成树保护协议STP
3.5.4链路聚合LACP保护
3.5.5以太网APS保护倒换——ITU-TG.8031
3.5.6以太环网保护技术——ITU-TG.8032
第4章分组网的同步增强技术
4.1同步基础知识
4.1.1时钟同步
4.1.2时间同步
4.2分组网的同步需求
4.2.1分组网上层业务应用的同步需求
4.2.2分组网承载传统TDM业务的定时需求
4.2.3分组网承载无线接入网的同步需求
4.3分组网的定时参考模型
4.3.1参考模型和网络限值
4.3.2分组网定时的参数表征法
4.3.3参考定时信号通过分组网络的分配
4.4分组网上业务时钟的恢复机理
4.5分组网络的同步增强技术
4.5.1分组网同步的标准化
4.5.2TOP
4.5.3CES
4.5.4物理层同步
4.5.5PTP(PrecisionTimeProtocol)
4.6分组网的同步实现方案
4.6.1环回定时法
4.6.2网络同步法
4.6.3差分同步法
4.6.4自适应同步法
4.6.5专用分组同步消息
第5章电信级以太网组网方案
5.1以太环技术
5.1.1以太环网协议(ERP)
5.1.2快速环保护协议RRPP
5.2PBT技术
5.2.1工作原理
5.2.2PBT的技术特点
5.2.3运营商链路状态桥接(PLSB)技术
5.2.4PBT标准化现状
5.3PVT(ProviderVLANTransport)
5.3.1PVT体系结构
5.3.2PVT的电信级特性
5.3.3PVT应用场景
5.3.4PVT的标准化状态
5.4EoMPLS(EthernetoverMPLS)
5.4.1MPLS技术
5.4.2MPLSVPN技术
5.4.3以太网伪线仿真技术
5.5VPLS
5.5.1VPLS体系结构
5.5.2VPLS技术特点
5.5.3VPLS标准和应用潜力分析
第6章弹性分组环(RPR)传送技术
6.1RPR的发展背景
6.2RPR的标准化进程
6.3RPR的协议栈和数据帧结构
6.3.1RPR的协议栈
6.3.2RPR的帧格式
6.4RPR的MAC层技术
6.4.1MAC服务接口
6.4.2服务级别
6.4.3MAC控制子层
6.5RPR的双环结构
6.6空间重用技术
6.6.1原理
6.6.2空间重用公平算法
6.7拓扑发现协议
6.8RPR的保护机制
6.8.1RPR保护的特性
6.8.2RPR保护机制
6.8.3RPR保护消息格式
6.9RPR操作管理和维护
6.10RPR的同步措施
6.10.1RPR传送定时信息的机制
6.10.2RPR对时钟精度的要求
6.10.3在RPR环路上提供异步TDM业务
6.11RPR技术特征
6.11.1分组ADM式交换机制
6.11.2自动拓扑识别
6.11.3高带宽提供和高效复用
6.11.4多等级CoS定义
6.11.5源路由环保护倒换技术
6.11.6物理层的媒质独立性
6.11.7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机制
6.11.8对广播和多播业务的支持
6.11.9简单化的服务配置
6.11.10RPR的MPLS增强技术
6.11.11RPR与其他传送技术的比较
6.12RPR的应用
6.12.1基于RPR的城域网优化方案
6.12.2基于RPR的NGN解决方案
6.12.3使用专线支持TDM业务
第7章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
7.1新业务对现有以太网的挑战
7.2为什么选择电信级以太网
7.2.1扩展使用三层IP网的困难
7.2.2电信级以太网与MSTP的对比
7.2.3构建真正的运营商级以太网
7.3电信级以太网的业务提供
7.3.1家用业务
7.3.2商用业务
7.4电信级以太网的测试与认证
7.4.1电信级以太网的性能测试
7.4.2电信级以太网的认证测试
7.5电信级以太网的市场定位
7.5.1电信级以太网助推城域/接入网改造
7.5.2城域/接入网改造的关注点
7.5.3以CE实现无线接入网的承载
7.6电信级以太网建设思路
7.6.1新建电信级以太网
7.6.2改造增强以太网的电信级功能
7.6.3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展望
7.7部分厂家的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
缩略语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徐荣,男,中共党员, 2000年6月毕业于承德教育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6 06:4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