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摄影机(cinecamera)是指能够连续摄取被摄体影像的光学机械。成像原理与一般照相机相同。主要包括摄影镜头、曝光装置、输片机构和暗盒。暗盒内的电影胶片受到间歇机构的控制,在摄影机内作间歇运行,经过片窗时,在片窗前作瞬间停留(通常每秒停留24次)。胶片时走时停的运行跟片窗时闭时开的动作相配合,使胶片按格曝光,从而构成连贯动作的许多静止影像。这些静止影像按每秒不低于16幅的频率放映到银幕上,借助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造成活动的视觉效果。按所用电影胶片的不同宽度,电影摄影机分为35毫米,16毫米和8毫米等不同类型。教学电影多用16毫米和8毫米电影摄影机。
历史
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一种摄影机。他将感光胶片卷绕在带齿的供片盘上,在一个钟摆机构的控制下,供片盘在圆形供片盒内做间歇供片运动,同时钟摆机构带动快门旋转,每当胶片停下时,快门开启曝光。让桑将这种相机与一架望远镜相接,能以每秒一张的速度拍下行星运动的一组照片。让桑将其命名为摄影枪,这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
1882年,法国的朱尔·马雷发明了一种摄影机,用它可以拍摄飞鸟的连贯动作,由此诞生了摄影技术。这种摄影装置形状像枪,在扳机处固定了一个像大弹仓一样的圆盒,前面装上口径很大的枪管,圆盒内装有表面涂有溴化银乳剂的玻璃感光盘。拍摄时,感光盘作间歇圆周运动,遮光器与感光盘同轴,且不停地转动,遮断和透过镜头摄入光束。整个机器由一根发条驱动。可以用1/100秒的曝光速度以每秒12张的频率摄影。马雷于1888年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摄影机,他用绕在轴上的感光纸带代替了固定感光盘,当感光纸带通过镜头的聚焦处时,两个抓色机构固定住感光纸带使其曝光。后来,马雷又用感光胶片代替了感光纸带。马雷的摄影机不断改进,最终可以在9厘米宽的胶片上以每秒60张的频率拍摄。
1889年,美国的
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用一个尖形齿牙轮来带动19毫米宽的未打孔胶带,在棘轮的控制下,带动胶带间歇式移动,同时打孔。这种摄影机由电机驱动,遮光器轴与一台留声机连动,摄影机运转时留声机便将声音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活动摄影机。摄影机中有一个十字轮机构控制胶片做间歇运动,另有一个齿轮带动胶片向前移动。摄影机使用带片孔的35毫米胶片。1891年,爱迪生获得了这种活动摄影机的专利。
概念
电影摄影机主要是用于拍摄、记录活动或静止影像的工具。它是一种综合光学、机械、电子、电工、电声和化学等各个学科知识及其研究成果的精密机械设备。
种类
按机型
电影摄影机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
按胶片宽度
可分为70 毫米、50 毫米、35 毫米、16 毫米、8.75毫米和8 毫米几种。
按用途
又可分为特技摄影机、
高速摄影机、字幕摄影机、延时摄影机、显微摄影机、水下摄影机和航空摄影机等。
近几年来,电影摄影机主要是向轻便化、小型化、低噪音、自动化方向发展。在电影教学片的拍摄中使用16 毫米的摄影机居多。
数字摄影
电影摄影机进入数码时代以后,其中最有意思的是Red One(简称“红色”)全数码高清摄影机,该摄影机是最高的4K成像像素,所有部件全部可以自装购买,镜头通用35MM照相机,是好莱坞摄影设备里的后起之秀。
2007年4月16日,全球最著名的广电行业盛会—NAB广电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开幕,“红色”向来自全球的10万名媒体专业工作者精彩亮相,发布了首部4K清晰度4:4:4无压缩的数字电影摄影机,引起电影界的广泛轰动,震惊业界,并获得本届NAB展会大奖。
“红色”机
“红色”摄影机采用了电影业内流行的PLMount(胶片电影摄影机镜头接口),使得过去深受摄影师喜爱、得心应手的胶片电影摄影机镜头都可以再次发挥作用,而不像那些行业垄断者,每次推出新摄影机,镜头接口换用新标准,老镜头全用不上,顾客必须再掏钱买一批新镜头。用“红色”吧,不必重新买镜头,甚至平时用的佳能和尼康相机镜头,统统可以通用,方便摄影师。
展会上SONY公司的新款数字电影摄影机CineAltaF-23也登场,但机身售价高达$15万美元,清晰度还不及“红色”4K摄影机的一半,达不到2K,而“红色”的机身售价仅为$1.75万美元。
“红色”摄影机公司创始人为杰米·贾纳德(JimJannard),曾经是Oakley公司的CEO。
2012年3月22日,在CCBN展会4号馆索尼展台,索尼公司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完成了中国首台F65数字电影摄影机的交接仪式。参加交接仪式的嘉宾有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总裁横田真理也、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副总裁井手司治、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傅红星、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跃军,以及十多家专业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