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拼音:chóu)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状似被犁耕过的弯弯曲曲的田沟。至隶楷变为形声结构,从田,寿声。畴本义指已经耕过并整治好的田地,引申指田界,又引申指种类、同类。
文字源流
“畴”的古字写作“𢏚”,本为象形字。甲骨文作图1,中间的曲线像耕田时所留下的痕迹(或是田垄),其左右两个半圆形表示耕田的犁具(也有说像犁田时牛蹄在田里踩踏出来的蹄印的形状)。这两部分合起来便成为表示田地之意的“畴”。《说文解字》小篆正体(图4)又增加了表意偏旁“
田”,变成左形右声的形声字。隶变后声符换成“
寿”。可是这个字共有十九画,书写麻烦,因此后来又简化为“畴”。
“畴”的本义是已经耕作的田地。后来又引申为“农作物种植的分区”,如左思《蜀都赋》所说的“瓜畴、芋区”就是。从“分区”又能引申为“种类”等。有时“畴”字又通“俦”,如在《荀子·
劝学》中有这样几句话:“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这里的“畴生”就是“俦生”,同类都生活在一起的意思。至于说“畴官”,不是指同类的官,那是指过去世代都做同样的官,特别是指父子相传的太史官。如《史记·龟策列传》:“父子畴官,世世相传。”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田部】直由切(chóu)
𤲮,耕治之田也。从田,象耕屈之形。
𢏚,𤲮或省。
说文解字注
“耕治之田也”注:耕者,𤛿也。𤛿其田而治之,其田曰𤲮。有谓麻田曰𤲮者,刘向《说苑》、蔡邕《月令章句》、韦昭《国语注》、如淳《汉书注》同。此别为一说,非许义也。有谓𤲮为畍埒小畔际者,刘逵《蜀都注》、张载《魏都注》之说。亦非许义。许谓耕治之田为𤲮,耕治必有耦,且必非一耦。故贾逵注国语曰:一井为𤲮。杜预注《左传》曰:并畔为𤲮。并畔则二井也。引申之,高注《国策》、韦注《汉书》:𤲮,类也。王逸注《楚辞》:二人为匹,四人为𤲮。张晏注《汉书》:𤲮,等也。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𤲮。考《国语》:人与人相𤲮,家与家相𤲮。《战国策》曰:夫物各有𤲮。《汉书》曰:𤲮人子弟,𤲮其爵邑。王粲赋:显敞寡𤲮。曹植赋:命𤲮啸侣。盖自唐以前无不用从田之𤲮,绝无用从人之俦训类者。此古今之变,不可不知也。杨倞注荀卿乃云𤲮当为俦矣。
“从田𢏚,象耕田沟诘诎也”注:依《韵会本》订。耕田沟,谓畎也。不必正直,故云诘诎。直由切,三部。隶作畴。
“𢏚,𤲮或省”注:囗部𠷎,以𢏚为声。老部𦓃,以𠷎为声也。
广韵
直由切,平尤定 ‖寿声幽1部(chóu)
畴,谁也。等也。壅也。田畴也。又畴昔。《说文》作𤲮,耕治之田也。
【校释】𤲮:字原右边声符从𠷎,据四库全书原本及《说文》改。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部】 畴;部外笔画:14
古文:𢑔、𠾉
《
唐韵》直由切。《
集韵》陈留切。《正韵》徐留切,并音酬。耕治之也。
又《礼·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疏:谷田曰田,麻田曰畴。《齐语》: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注:麻地曰畴。
又《左传·襄三十年》:取我田畴而伍之。注:并畔为畴。《史记·秦始皇纪》:男乐其畴,女修其业。
又《尔雅·释诂》:畴,谁也。《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传:畴,谁也。
又《韵会》:曩也。《左传·宣二年》:羊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注:畴昔,犹前日也。《左思·蜀都赋》:嗟见伟於畴昔。
又《史记·历书》:故畴人子弟分散。如淳注:家业世世相传为畴。
又类也。《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传:畴,类也。《
战国策》:今髠贤者之畴也。注:畴,类也。
又匹也。《易·否卦》: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疏:畴谓畴匹。嵇康《赠秀才入军》诗:咬咬黄鸟,顾畴弄音。注:畴,匹也。
又《五音集韵》:雍也。《淮南子·俶真训》:今夫树木者,灌以瀿水,畴以肥壤。注:畴,雍也。
又等也。《前汉·宣帝纪》:畴其爵邑。注:汉律,非始封十减二。畴者,等也,言不复减也。《后汉·祭遵传》:畴,等也。言功臣子孙,袭封与先人等。
又泽名。《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诛凿齿於畴华之野。注:畴华,南方泽名也。
又国名。《周语》:挚畴之国也,由太任。注:挚,畴,二国名。
又姓。挚畴之后。《左传·哀十三年》:畴无馀,讴阳,自南方。注:二子,越大夫。
又《韵补》叶陈如切,音除。韩愈《王弘中铭》:方乎所部,禁绝浮屠。风雨顺易,秔稻盈畴。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田”小“寿”大。“田”中间一横在横中线上侧。“寿”,第三横从“田”侧起笔,在横中线;长撇穿过田字格中心撇向“田”下;“寸”,横笔与长撇在竖中线相接,点在竖中线右侧。首笔竖撇在左半格。乙(横折弯钩)从竖撇上端起笔,竖弯钩段沿竖中线下行后右弯钩出。末笔点在横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