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畹,汉语二级字,读作畹(wǎn),形声。从田、宛声。“宛”意为“凹形的”。⒈ 〔畹町(dīng)〕地名,在中国云南省西部边境。⒉ 古代称三十亩地为畹。
释义
1、wǎn 形声。字从田从宛,宛亦声。“宛”意为“凹形的”。“田”与“宛”联合起来表示“下凹的田地”。本义:小盆地形状的农田,底面是平整的农田,周围是梯田。引申义:独立单元的田地;田地的计量单位。
2、古代地积单位。说法不一,一说30亩为一畹,一说12亩为一畹 [land measure of 12 or 30 mu(亩)]
出处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战国楚·屈原离骚》。王逸注:“十二亩曰畹。”
泛指花圃或园地 [garden]
右则疏圃曲池,下畹高堂。——晋·左思《魏都赋》
古代称三十亩地为畹,地名,在中国云南省西部边境。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字部】畹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8
《唐韵》《正韵》於阮切《集韵》《韵会》委远切,𠀤音宛。《说文》田二十亩也。《屈原·离骚》余旣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畮。《注》十二畮为畹。《左思·魏都赋》右则疎圃曲池下,畹高堂。《注》班固曰:畹。三十亩也。
又戚畹,国戚。《宋史·李处耘传》幸聮戚畹之贵。
又《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𠀤音怨,田亩。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千篇国学.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9:31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