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疐,汉语三级字,读作疐(zhì或dì),部首是疋,五笔是fplh,其本意为绊倒或用同“蒂”,瓜果的蒂部。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陟利切《正韵》支义切,𠀤音至。顿也。《说文》碍不行也。人欲去而止之也。
又顿也,跲也。《尔雅·释言》疐,仆也。《诗·豳风》狼跋其胡,载疐其尾。《传》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疏》退则跲其尾,谓却顿而倒于尾上也。
又《广韵》都计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计切,𠀤与蔕同。《尔雅·释木》枣李曰疐之。《疏》谓治枣李,皆去其疐。疐者,柢也。《礼·曲礼》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綌,为大夫累之,士疐之。《疏》疐谓脱华处。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3 19:44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