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寒疾
因寒气内伏,再感风邪而诱发的疟疾
病名。疟疾的古称。《周礼》:“秋时有疟寒疾。”亦指寒疟
症状
因寒气内伏,再感风邪而诱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多热少,日发一次,或间日发作,发时头痛,无汗或微汗,脉弦紧有力等。
医学解释
《素问·疟论》:“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与风疟在症候的区别是:“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素问·刺疟》。后世对寒疟又有以下看法。
①指寒邪内伏,至秋凉而发病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先伏于腠中,因秋风凉肃而发。其证腰背头项疼痛,先寒后热,治当大汗。”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栝楼干姜汤,或用羌活、柴胡、桂枝、草果、苏叶、厚朴等药。参见疟疾条。
②指太阳经和阳明经疟。其发病多为先受暑热之气,复有寒邪外束所致。《症因脉治·外感疟疾》:“寒疟之证,《内经》云:先寒后热,腰背头项痛,脊膂强,呵欠呻吟,始则寒极而战动,终则大热而汗解,发在午前者,此太阳经疟;若目痛鼻干,寒栗鼓颔,略寒即热,发在午后者,此阳明经疟。以上二条,乃《内经》寒邪伤营,名寒疟之证也。寒疟之因,夏伤暑热热气,入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营气所舍之处,又值早晚寒冷邪,外束暑热,至日中阳旺之时,发泄不出,后感寒邪近表,是以先寒;先感暑热在里,是以后热,此先寒后热之疟作矣。”太阳经疟,用桂枝羌活汤;阳明经疟,用桂枝葛根汤。如属少阳经疟,选用桂枝柴胡汤、太阳、阳明、少阳三经证俱见者,亦以此三方加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3 19:59
目录
概述
症状
医学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