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
疲劳效应”。指由于有机体的
疲倦而导致观察资料产生
偏差的系统误差。
心理学概念
因活动或活动环境、态度、习惯引起的生理衰竭和 心理疲乏影响活动进行和效果的一种现象。评价过程中临时性的生活工作环境,集中、定 时、单调、随机性的活动,一定的责任等生活工作特点常使评价人员缺乏归属、稳定、安 全感和工作程序感,而产生茫然、陌生、单调感,这些都使他们身心负荷较重,容易引 起身心疲劳。身心疲劳可以引起几种效应:注意分散、反应迟钝; 灰心厌倦、草率敷衍; 烦燥急躁,情绪波动。这些心理行为影响评价活动效率下降,差错增加; 评价标准首尾 不一、失之宽严; 合作关系紧张、契合不谐。如定性评语讲求咬文嚼字,评价指标和标 准要求反复推敲,信息材料要求反复核对,计算数据要求精确、准确等,在身心疲劳下 很难保证。再如,身心状态良好时,评价标准掌握较准确,评分评语能接近客观; 而疲 劳时,则可因厌倦、烦燥而马虎一下——偏宽,也可能苛求一下——偏严。疲劳效应很 可能使评价 “前功尽弃”。通常所说的 “虎头蛇尾”,不能 “善始善终”就是这种情 况。
教育测量用语
指被试者在测验或考试中由于考前的紧张复习准备以及在考试中由于高强度和长时间持续的应答活动等对应试能力、效率、正确率等方面的影响。
评价和预后
评价者在自身生理和心理疲乏状态下进行评价,从而影响评价活动的一种现象。由于工作人员身心负担重,工作时间长,易产生疲劳,会使工作效率下降,错误增加,或评价标准始终不一等,很可能使评价前功尽弃,因此,评价人员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