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科研机构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2005年3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实验室主管部门为国家教育部,依托单位为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实验室主任为吴建国教授。实验室的总体定位为:病毒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旨在瞄准病毒学前沿,夯实病毒学基础,开展原创性研究;面向病毒学领域前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取得标志性成果;围绕国家需求和人类健康,为防治病毒病提供技术支撑。实验室的发展目标为:国际知名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病毒学研究中心,病毒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历史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2005年3月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
人员编制
根据2022年8月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显示,实验室共有固定人员58名,其中研究组长(PI)48名,包括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各类“国字号”人才总计20人(30人次)。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波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明周、陈新文、崔宗强、胡志红、蓝柯、王华林、徐永镇、章晓联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胡志红、蓝柯、王华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胡志红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新文、胡志红、蓝柯、章晓联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曹志贱、胡明明、徐可、周溪、周宇、王连荣
国家“863计划”青年科学家:周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新文、蓝柯、肖庚富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新文、胡勤学、吴建国
(以上实验室人员信息按姓氏排列)
学术研究
研究概况
截至2015年2月,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96篇,包括:Cell, Science, Lancet, PLoS Med, PLoS Pathog, Mol Cell, PNAS, Emerg Infect Dis, FASBE J, J Virol和J Immunol等,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26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9项。
根据2022年8月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显示,实验室围绕国家需求,紧扣国际科技前沿,以引起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的病毒(如冠状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艾滋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从分子、病毒、宿主细胞、机体和人群等不同层面上,研究病毒感染的分子过程及其伴随的生命现象,阐明病毒感染、免疫与致病的分子机理,揭示病毒病的流行规律,完善我国病毒资源与信息库,发展病毒病诊断与防治新技术。目前实验室聚焦四个主要的研究方向:(1)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2)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3)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4)病毒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力争在病毒学研究领域形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和优势。
科研平台
根据2022年8月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显示,实验室拥有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定的国际保藏机构之一)、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建有完善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国家科技部仪器设备专项经费和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支持建设。该平台于2017年启动建设,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设有影像学平台、细胞分选平台、药物筛选平台等,已上线大型仪器设备18台套,主要用于开展病毒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
1.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2.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3.微生物菌毒种资源与应用中心
4.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和ABSL-Ⅲ实验室
5.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实验室简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
杰出人才-.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0:57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人员编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