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
病因
在病毒性肠炎中,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而诺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多数伴有发热,患儿早期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成人感染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儿童少。其他并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全身乏力、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腹泻重者可发生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体弱、老年人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的症状较重。
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加;
2.大便常规及培养大便镜检
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特异性诊断实验
(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
(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别不同型病毒感染。
(4)血清学检测感染后5天,血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
诊断
1.流行病学在秋冬季发生的水样腹泻,尤其有较多病例同时发生,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2.临床表现急性水样腹泻,中毒症状较轻,病程自限。
3.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
虽然本病病因明确为病毒感染,但由于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对症治疗主要为应用止泻药物,减轻腹泻症状;支持治疗为应对常见并发症如脱水、酸中毒,及时补充液体、电解质,避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口服补液盐
作用含有氟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等电解质,用于治疗和预防急、慢性腹泻造成的轻度脱水。
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刺激感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多因未按规定溶解本品,而使浓度过高所引起。
禁忌证:少尿或无尿、严重腹泻或呕吐、葡萄糖吸收障碍、肠梗阻、肠麻痹及肠穿孔时禁用。
注意事项:脑、肾、心功能不全及高钾血症患者慎用,腹泻停止后应立即停用。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作用本品为天然蒙脱石微粒粉剂,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
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产生轻度便秘。
禁忌证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如出现便秘,可减少剂量继续服用。儿童急性腹泻服用本品1天后、慢性腹泻服用2-3天后症状未改善,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
切忌滥用抗生素。本病为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加重消化道症状。民间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治疗消化系统感染,本病患者以儿童多见,而喹诺酮类禁用于儿童。
预防措施
预防该病的措施大致包括三方面:
一、管理传染源
1、旦发现患者出现急性腹泻,要尽快就医。家属要注意消毒隔离,患者便后马桶盖盖好冲水,及时处理被患者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外出就餐尽量选择符合餐饮业卫生规范的餐饮机构。
2、注意厨房生熟分开,定期清洁生食接触的物品。
3、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可保护患儿感染病毒,因此提倡母乳喂养。
2、目前仅有轮状病毒疫苗进入了临床应用。新一代4价基因重组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可覆盖目前流行的4种主要的血清型,用于6~12个月的婴幼儿的预防接种。最佳接种方式是在2、4、6月龄时口服3次,最迟1岁内接种完成,有效率高于80%,但由于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免疫功能低下,及正患有急性胃肠炎者禁止接种。
3、处理患病家属污物时带一次性护具,做好隔离,日常增加锻炼、全面营养饮食,维持身体免疫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7:45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