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万里长城
近代康有为诗作
《登万里长城》是近代社会改革家康有为写的诗篇,共有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先写景,赞美长城的雄伟壮丽,抒发作者的壮志豪情。后吊古伤今,兼带议论,表达对国家衰败,民族危亡的关切,激励自己献身祖国,振兴中华。
作品原文
其一
秦时楼堞(1)汉家(2)营,匹马高秋抚旧城(3)。
鞭石(4)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5)。
东穷(6)碧海群山立,西带(7)黄河落日明。
且勿(8)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9)令人惊。
其二
汉时关塞重卢龙(1),立马长城第一峰(2)。
日暮长河(3)盘(4)大漠,天晴外部(5)数(6)疆封(7)。
清时堡堠(8)传峰静(9),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10)控弦(11)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其一
(1)秦时楼堞: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侵。堞,dié,指长城。
(2)汉家:指汉室,汉朝。
(3)旧城:指明代在八达岭修筑的城关。
(4)鞭石:晋伏琛《三齐略记》载:始皇作石桥,欲渡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此处借用其意:仿佛有神把无数砖石用鞭子驱赶到千峰之上,直通霄汉。
(5)幽并:幽州、并(bīng)州。均为古九州之一,其地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一带。此两句写长城气势。
(6)穷:终极,终尽。
(7)带:环绕。
(8)且勿:且不要。却胡论功绩:即论却胡的功绩。却胡,阻挡胡人。
(9)造事:指建造万里长城的宏伟功程的事。
其二
(1)卢龙:古塞名,在今河北省迁安县,为古代关防重地。曹操北征乌桓时,曾到过此地。
(2)第一峰:指八达岭。
(3)长河:黄河。
(4)盘:盘绕,弯曲。
(5)外部:指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
(6)数:历历可数
(7)疆封:边界。
(8)堡堠(hòu):这里指烽火台。。
(9)传烽静:指没有战争。传烽,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即举烽火报警,一一相递,称传烽。这里的实际含义同《过昌平城望居庸关》“时平”句意,是反语。
(10)百万:指古代百万英雄战士。
(11)控弦:开弓,代指手持武器的士兵。
白话译文
其一
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侵,汉朝也在这里修筑营寨,添兵把守,今日我只身匹马来到这八达岭城关,看尽江山。将巨大的石头用鞭子赶到千峰之上、赶入云汉之中,造下这连天万里的长城,使它稳稳地镇压住我国的北方,不受外族的侵犯。这道长城东到大海边上立的那些群山,西到太阳降落的黄河。长城是有却胡功用的,但却不能以此来评价功绩,而且我认为建造长城的英雄们的业绩要比长城却胡的功绩更伟大。
其二
飞将军李广,为了抵御匈奴入侵,紧守卢龙塞,八达岭也如汉时的卢龙那样的重要,也应有李广那样的人来把守。我策马登上长城,想起金海陵王完颜亮“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诗句,此情此景,我心中也生发出和他一样的豪情壮志。望着西方的落日,想象着“大漠孤炳直,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图景,又看见晴朗的西部长空,想到那边有数不尽的国家,这些国家正在蚕食着中国的疆土。塞外的山川虽然是雄伟的架势但烽火台上却无烽烟燃起。就在这里,过去曾经牺牲过上百万的将士,而如今呢?想到这些使我心情非常沉重。最后,我还是骑着马踏着深秋寒冷的月色,带着沉重的心情,走上归途。
创作背景
以“百日维新”震惊了华夏大地的康有为,早在顺天乡试期间(1888年),就“发愤上书万言”,提出了“及时变法”的主张。上书前夕,这位志在“若为霜隼击高秋”、“岂无倚剑叹雄才”的热血之士,曾一鞭单骑出居庸关,站在雄伟的八达岭上,纵览山河壮色,写下了这两首“郁勃苍凉”的七律。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其一
这首诗记写诗人登上万里长城的所见所思。首联是倒装句,应先写“匹马秋高抚旧城”,点出登临万里长城的时令,再写长城上所见“秦时楼堞汉家营”。这里用秦堞汉营起笔,更表明诗人面对重重关山,心驰千古,唤起读者对历史的沉思。在“匹马高秋”中抚倚的,分明已是耸峙了二千余年的“旧城”。这两句从漫长的时间跳越中,展示诗人立马古城的感觉变化,有力地表现了长城的悠久和雄伟:它横耸千秋、历尽沧桑,至今依然莽莽苍苍,蜿蜒在高高的秋空下,不减秦、汉当年那雄视胡虏之壮色。由此可联想到王昌龄绝句《出塞》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想到的是抵御胡人的南侵,而康有为在此想到的是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创造精神,于是便将自己对祖国深沉的情感凝聚在对江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中间两联是写景,描绘了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颔联“鞭石”句写其高峻,“连天”句写其广远,写出长城矫健的壮姿和雄浑的气势。恰似如椽巨笔,沾濡着瑰奇的神话传说,在纵横万里的空间上,勾勒了古老长城的非凡雄姿。颈联将古长城放在更开阔的背景下描写,对偶工整,形象生动地勾勒出长城万里图。动中见静,运用了色泽明丽而又意态舒展的轻笔点染。尾联画龙点睛以议论抒怀。登临长城,神游千古,远眺万里,诗人想到的不再是王昌龄“不教胡马渡阴山”的“却胡”之事,他想到的是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的雄浑气势,想到的是“英雄造事令人惊”——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诰力。这声震全诗的赞叹,回应着诗中对长城气象的雄奇描摹,有力地表现了康有为所不同于一般诗人的情怀:作为一位未来的“维新派”领袖,他的志向更在创建新的英雄事业方面。正因为如此,他在俯瞰伟大的长城时,能与创造它的往古英雄声气相应,而发生最强烈的共鸣。《登万里长城》的结句,既是一声震荡在雄伟长城上空的赞叹,又仿佛是一声豪迈的预言:它预言着康有为会像往古的英雄们一样,创造新时代的“惊人”事业。
其二
名家点评
《登万里长城》对长城及卢龙、居庸重关进行了生动描绘,东穷碧海群山,西带黄河落日,峰上云汉,气压幽并,大漠烽静,月照居庸。画面开阔恢宏,气势震惊山河。(中国写作学会河北分会副会长韩盼山 评)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9 10:5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