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戏马台作
唐代储光羲诗作
《登戏马台作》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篇登高怀古之作。全诗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五字,诗人登临戏马台,歌颂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功绩,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作品原文
登戏马台作⑴
君不见宋公杖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⑵。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⑶。
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⑷。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⑹。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⑺。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
作品注释
戏马台——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城南。相传项羽曾在这里戏马,故名。
⑵宋公——指南朝宋武帝刘裕。他在公元42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曾被封为宋公;仗——持;钺——大斧;诛燕——指晋于公元410年(义熙六年)灭南燕,擒杀南燕主慕容超
⑶小会衣冠——《宋书·孔季恭传》:“(季恭)辞事东归,高祖(刘裕)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吕梁壑——水名,在徐州市东南;甲卒——指军队;碻磝(qīao áo)——古津渡,域名。故地在今山东荘平西南古黄河南岸,城在津东。
⑷树元勋——立首功;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风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配茱萸,登高饮花酒,可以避灾。
⑸齐楚甸——古地名,属东楚。今在徐州附近。
⑹泗水——水名;桐柏川:即淮水;沂山——又名东泰山,在今山东临朐南九十里;琅琊县——在今山东诸城东南一百五十里。
⑺沧海——指黄海;彭城——今江苏徐州。烈烈——猛盛的样子。
作品评析
诗从刘裕称帝前夺城拔塞落笔,写他平灭南燕以后,名望大振,天下英雄豪杰都踊跃追随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小会”二句,承次句的英雄趋走,先例举文臣孔季恭,再例举建威将军向弥,写出追随刘裕的英雄都人尽其才,功成名就,同时表现刘裕知人善用、爱将如子的方面。“天开”两句,承上启下,以“树元勋”总概刘裕的讨伐之功,以“飨六军”引出他宴请群僚于戏马台的情景,照应诗题。接之以“泛泛楼船游极浦”写场面之盛大,以“摇摇歌吹动浮云”写气氛之热闹,生动而具体地描绘出游宴戏马台的兴盛场面,把“九日”句进一步引向深入。“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语气一折,从对昔日的缅怀转为对现实的赞颂。写虽然时过境迁,人事变化,但刘裕霸业犹在,影响犹在,自伤的意绪已初现笔端。以下四句,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勾勒戏马台四周的山川形势,这是诗人立于台上眺望所见,暗合题中“登”字。“少年”两句,点明登台的原因,表达内心感受,语意显露。
这首诗以戏马台为起兴,从人事及景色两方面扩展开去,追溯历史,缅怀前贤,描写山川形胜,最终又归结到自己。放得洒脱,收得自然,融史实与感慨、古人与今人于一体。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约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公元756年(天宝末年),奉使至范阳。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劲卒,正积极准备发动叛乱,而唐玄宗委任权宦,荒于政事。储光羲途经邯郸,作《效古》二首,忧念时局,语意颇深切。又有《观范阳递俘》诗,对朝廷的昏聩,安禄山的野心,洞若观火。安史乱起,叛军攻陷长安,他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储光羲著有《正论》 15卷、《九经外义疏》 20卷,并佚。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7 08:1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