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春台
格非创作长篇小说
《登春台》是格非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24年3月。
内容简介
故事讲述了四位主要人物分别从四个不同的地方来到北京的春台路12号。四个故事既独立,又有复杂的联系。小说通过人物的不同命运,关注当下的生存和情感状况,亦希望在叙事和文体上作出全新探索。沈辛夷、陈克明、卖宝庆、周振遐分别从苏浙皖交界的笤溪村、北京的小羊坊村、甘肃云峰镇下的一个村庄、天津城来到北京春台路67号,那里坐落着一家主营公路运输的大型物联网企业——神州联合科技公司。1980年代至今,漫长的四十余年时间里,他们四人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又彼此交叠。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登春台》的创作源起于格非对“关联性”的思考,而这一关键词也正好可以成为理解作品的一个切入口。“关联性”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突出的主题,是因为在小说描写的时代里,人与人的关系在现实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小说对“关联性”的呈现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可被视为对过去几十年社会变迁的某种曲折反映。《登春台》所涵盖的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当下的四十余年,差不多正好对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高速发展时期。
《登春台》从酝酿到完成,前后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准备期相对长一些,具体的写作时间大概是2年左右。阅读和思考是一个方面,格非还为小说中的场景做一些准备。比如去了一次甘肃(小说人物窦宝庆的家乡),参观了几个物联网公司等等。
人物介绍
沈辛夷
留守儿童,母亲更喜欢她的弟弟;父亲虽温情,却多病,在家中完全处在从属地位。沈辛夷的生活没有任何浪漫成分,即使看上去挺文雅的名字,也仅因姨妈看到了门前的辛夷树,随口起的。她后来又看到了泡桐树,则沈辛夷的弟弟名字就成了沈新桐。
作为被一再忽略的人,沈辛夷上初中时春游,被成年人猥亵了。这让她成了全校议论的焦点。她的母亲找到学校大闹,只为获得赔偿。当母亲将其中的1000元(都是新钞)给沈辛夷“随便花”时,她并没觉得“得到了补偿”——最关心她的老师因该事件被调到乡村,从她的生命中消失。
高考时,沈辛夷偷偷修改了母亲填写的志愿,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以后,她考上了研究生;经历波折,她进了一家大公司,完成了“小镇做题家”的命运逆袭。
陈克明
来自北京郊区,毕业于民办三本学校,名义上学数控机床,其实只是领了一本教材,从没上过课;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哥们儿帮助下,做各种小生意。父母给他介绍了一名叫尹静熹的女孩,无父无母,舅舅将她养大。一半是同情,一半是贪图美貌,陈克明与尹静熹成了夫妻。尹静熹超级嫉妒且强悍,但判断奇准,在生意上几次提出正确意见,只是陈克明屡屡错过机会。
陈克明的生意一败涂地,不得不“开黑车”维生,意外遇到神州物流公司的老总周振遐。后者欣赏陈克明的沉稳、精明、负责、有活力,将他拉进公司,从普通司机一跃成高管,甚至一度想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窦宝庆
来自甘肃的一个贫穷的小村,稀里糊涂来到北京,成了长途车司机。他所在的公司恰好被神州物流并购,他因为长得高、沉默寡言、为人忠诚、开车技术好,被筛选出来,当周振遐的司机。其实,人力资源部完全不了解窦宝庆,仅凭仓促间的直观印象,便做出决定。窦宝庆深得周振遐的欣赏,一度也曾想培养他当接班人。出乎意料的是,公司高管、富婆郑元春看上了长相帅气的窦宝庆。二人开始了一段恋情。
周振遐
他性格恬淡,本是学者,充满活力的大学好友蒋承泽创业,将他拉到公司中。蒋承泽因癌症去世,周振遐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大”。在他管理下,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作品鉴赏
格非新作《登春台》延续了《月落荒寺》都市书写的抒情诗性,又呈现繁复的城乡现实交互联动。故事以春台路67号——神州联合科技公司——为空间交集,辐射了从公司员工、司机到两任董事长的人生图景,在40余年的轴线里,借原生家庭、夫妻关系,探讨如何理解他人,与己和解等诸多命题。
小说线索千头万绪,人物无分主配,每人皆“从头说起”,反倒显出众生相与人世间。“将一件平常之事极力渲染为神奇命运的微妙暗示”,也是格非的创作逻辑。万物互联,因缘际遇,事件圆融相通。故事通往逃离和挣脱主题:沈辛夷想把家里繁杂事挡在生活之外;周振遐常有出尘隐逸之念,“重新融入自然的心灵平静”。人物都有各自焦虑与隐痛,无论早逝离异,还是被辗转寄养,都造成疏离障碍。
从结构布局看,小说像《儒林外史》的连环钩锁,穿引承接,以周振遐为楔引与尾章,形成故事回环。四个章节间,叙事完成传递交替,人物各自描述早年生活史。小说以人物为章,如列传并置,打破单一主角的叙述中心,形成多声部变奏、对话与和声。历时性的线性故事,被共时性的并置叙述取代。序章奠定了主题、动机与调性。
作品影响
2024年4月16日,《登春台》入选2024年3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作品评价
华东师大教授、作家毛尖:《登春台》是格非的一个高峰文本。比江南三部曲更天人合一,他获得了命运的语法。他不再那么操心修辞。他更自由,更哲学,也更好看。
评论家陈培浩:《登春台》延续了格非与当代生活进行游击战的写作策略,四个主要人物均是取自当代生活河流的水滴,他们来自不同的流域和河段,他们互相交叉重叠和映照;他们既有折射生活的典型性,也有着反思生活的思辨性。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中国当代作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望春风》《月落荒寺》等,中短篇小说《褐色鸟群》《迷舟》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博尔赫斯的面孔》等。2006年获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茅盾文学奖,2016年获年度中国好书,2021年成为首位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的中国作家。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9 09:1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