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位于
福州市琅岐岛东部中间地带,在金砂、云龙、海屿三乡镇的中心,海拔275米。白云山主峰芙蓉峰,地势峻拔,可俯览“双龟把口”、“五虎守门”等
闽江口诸胜。山巅还有“八仙岩”、“弥勒腹”等
自然景观;从
琅岐轮渡码头驱车,沿着林荫的
环岛公路行驶,二十分钟就到白云山麓;再循着山间小道拾级而上,穿过松林,峰回路转,三十多分钟即可登上白云山。
元代诗人董渭,即世居白云山下,学富行修,隐居不仕,及明兴,仍两征不就,曾舍田庵中,并邀“闽中十才子”
林鸿、
陈亮、
高棅等游白云庵吟诗作赋。明代状元翁正春与海屿翁氏联宗,少时常住
琅岐,曾寓白云庵读书。他在《白云庵记》中盛赞白云山“胜可步武夷,丽可当三山”。寺左有奎光阁、朱子祠,为琅山文士禊集之所,清嘉庆壬申(1812年)《公捐祀典》碑与道光《协建祠阁》碑至今尚存。寺东
香积厨内有口“龙泉古井”,水质甘甜,可与鼓山喝水岩之泉媲美。在20世纪50~60年代“左”的思想盛行时期,寺毁僧逃,该寺一度荒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人民政府宗教政策的感召下,
海外侨胞集资重建寺宇,造林铺路,振兴白云,在寺后山巅建
观日台。台高8米,长20米,宽5米,由花岗石砌成,台上马鞍形石栏杆,犹如古城垛。
台正面有匾,隶书“观日台”,系书法家陈奋武所书;匾下两扇木门如古城门,两翼有石阶可上,如曲径回廊,通“梯台”,转“副台”,到达“主台”。凌晨登台,东望大海无垠,天高云淡,可观日出于海洋线上,奇景妙趣无穷。可算是福州地区最好的观日出处,也是“琅岐十景”之最。
古来不少名人到白云观日出,明代宰相
叶向高、状元翁正春、
工部侍郎董应举,还有
户部尚书黄周星等都曾到此。琅岐人、清广东四会知县董文驹《白云观日》诗曰:“白云古寺白云巅,东望渺茫水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