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浙江文成县大峃镇珊门村云峰山腰,习称岩庵。创建于唐代,现存主体建筑大雄宝殿,系明永乐了酉年(1417)重建。坐北朝南,依悬崖洞壁而筑,半露脊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塑三宝佛像,左右为僧房,墙壁绘有壁画。四季清泉淅沥,常处云雾飘绕中。
峭崖藏庵庙。云峰山峰下是猿猴难攀援的峭崖绝壁,险峻异常,远望那绝壁,奇也,绝壁中怎么会有数座庙宇。晴日里,朵朵白云在庙宇前漂浮,阴雨天,庙宇在浓雾中时隐时现。这些庙宇是怎么筑建起来的,人该怎么上去呢?引人浮想联翩,于是有人题诗“山中楼阁倚云端,极目烟霞万里看。”“峭壁倒悬疑路绝,奇峰高插讶天连。”你寻到青云梯,终于攀登上去了。在竹木林中穿行,走着走着,庵堂会突现在你眼前,它在繁茂的密林中,林中鸟语蝉鸣。就是盛夏烈日炎炎天,这庵庙里也凉爽得很。更奇的是,四周虽杂草丛生,晚间却一只蚊子也没有,神也!
绝壁凿云梯。走上枫林古道岩庵岭,峭崖绝壁扑面而来,怎么上去?在绝崖缝中,先人已给我们凿开一条石径,沿崖缝盘曲而上,一弯又一弯,一拐又一拐,共十八弯拐。别回头,直往上攀登,回头俯视你会心慌怯步的。虽险,可这是上福地仙境必经之路,教你勇往直上,这是“青云梯”,乡人称之“十八拐”。上“十八拐”最后一拐,你会为神奇的岩庵峭崖绝壁藏庵庙油然而生自豪愉悦感,“无限风光在险峰”。清代大学者孙锵鸣先生登青云梯曾留下名句“路向岩心曲曲穿”。后人又有“羊肠一线挂云端”“十八拐弯璧上盘”“缘阶远上自云端”“回头俯瞰犹心寒”等等描绘青云梯险峻的诗句。令人称奇的是,登青云梯游人众多,尤其是正月初一,青云梯上男女老少接踵而至,十分拥挤,却从没发生过意外事故,神也!
石烛顶天立。青云梯南侧两座石柱,矗立在绝壁前,高数十米,石柱需二十余人合抱。柱顶长有异草,有时还会盛开鲜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晚上月光映照周身似镀银,实是奇观。乡人称之“双石烛”。千万年来,这“双石烛”经受风雨袭击,巍然不动。又有诗句赞之“双烛争辉永世春”“佳景天生双石烛”。
清泉自天上来。走上白云庵石阶,迎面一股清泉,在庵檐前凌空垂下,像水帘像飞瀑。泉水“叮咚、叮咚”滴入一个大石缸里。这山泉水清冽甘甜,游人到此,都先来高兴地喝上一口,不喝也会来洗洗手,说这是天上来的“仙水”。这泉水终年不断,昼夜长流,就是天旱百日也照流不息。我常仰望这清泉到底从哪儿流来,却从没看到源处。想来是天下雨,雨水渗透入云峰山,在山中过滤澄清成泉水,又从峰顶崖缝流出,降落在白云庵吧!游人又留下赞美诗句“雕甍挂瀑雾疑龙”“日照飞泉观彩龙”“飞来一水泻奇峰”“洞口长年飞玉屑”。
相传发现峭崖石洞的是一位樵夫。一日,樵夫在云峰山崖下砍柴,见一只猴子在前面跳来奔去,逗他乐。樵夫好奇,就去追猴子,猴子沿峭壁岩凹小道往上攀援,樵夫在后面紧追不舍,追得没力气停歇下来,猴子也停下,回头朝樵夫做鬼脸,气急的樵夫又往上追,这样追追停停,停停追追,哪知这岩凹小道,直通一个大岩洞,这猴子像是故意引樵夫到岩洞。一看,洞前一股清泉凌空飞流直下,洞四周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樵夫惊叹真是人间仙境,那猴子却不见踪影,后人疑之是仙人化身引路。后有僧道沿这岩凹小道,上来居住修道,并开凿石阶梯步通道,筑建寺庙,便成传世于今的岩庵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