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禅师(1915~2011),号梦殊,字宽一,原籍北京,寄籍湖南益阳。七岁
出家,少年入志成学堂及天岳山沙弥园受教育,一九三五年毕业于
国立湖南大学中文系。 二十一岁受比丘戒后,常行脚大江南北,以至塞外边远地区,遍参潜隐善德,并曾朝礼印度、尼泊尔等佛教圣地,当时行脚僧皆称其为“梦头陀”。一九四九年迁移台湾,一九五八年曾两度行脚台岛,足迹遍及全省名山古刹。 曾任千佛山菩提寺方丈,因
器官衰竭于2011年4月18日在高雄义大医院圆寂,享寿97岁。
少年经历
幼年曾入天岳山沙弥园,后入志成学堂;后到箴言、岳麓书院学习,1935年卒业于湖南大学中文系。所以国学根柢扎实深厚,为日后文字般若实力之奠基。学业完成之后,于湖北汉阳归元寺受具足戒。戒期结束,即矢志三年行脚参学,以朝礼五台山为始,设
终南山为目的地,足迹遍大江南北及塞外边陲。行脚期间,曾伫留西藏业富绛央寺九个月习因明,并从
能海法师结密夏六个月。
主要著作
出版图书
主要经历
1942年正月,经本山长老推举,出任小南天天岳山梵音寺之方丈。
1948年端午,返寺途中被抓顶替逃兵而入军旅,随军来台,当兵百日,升为少尉,历任通讯官、参谋、排连长、教官等职,升至少校,其间任教官八年,曾被选派赴美受训,参与东北亚军事访问团等。
1959年秋,因授课积劳成疾而退役,退役后,隐居于高雄甲仙犁头山上。
1963年,应中国佛教月刊社之邀,开始以文章介绍佛法,阐扬禅宗法要及佛法大要。此后,陆续在觉世旬刊、狮子吼月刊、海潮音等刊物上发表学佛知见及有关禅法之文字。出版禅法之著作则有禅林寱语初辑、中国祖禅探秘、禅的学术思想、正法眼藏、禅的智慧初辑等作品。
1964年秋,应聘于台南白河关子岭碧云寺为导师。
1965年,应邀至屏东东山寺佛学院任教席,开讲金刚经与六祖坛经。
1966年,创办大智佛学苑,以弘法、印行佛书、救济事业为范围。
1971年,应弟子如参法师(已圆寂)建寺之请,移锡彰化大城乡古严禅寺。
1972年,首办全国大专禅七,接引青年学子学佛。年底,创办佛印月刊,(1996年6月,佛印月刊停刊。)
1974年8月,为培养弘法僧才,将大智佛学苑提升为大智佛学苑研究所,设立大乘佛法之唯识、法华、华严、禅宗四大学系。
1976年5月,大智佛学苑研究所更名为“佛陀学术研究院”。
1979年10月,佛陀学术研究院迁至
千佛山菩提寺,并定名为“千佛山佛陀学术研究院”。
1982年,于千佛山菩提寺内创办“千佛山女子佛学院”,并招收第一届学生入学。订两年为修学期场。
1986年,于甲仙购地建舍,规划为比丘之专修道场,后发展为现今之祇园。
1988年,成立千佛山佛学教育机构,筹办千佛山杂志刊物。
1993年,于高雄成立中华佛弟子协会及财团法人佛弟子慈善基金会。
1996年6月开办公益性质之白云广播电台。
评价
白云禅师一生以禅为行门,护教培僧、卫法弘道。此外,白云禅师还精于书法、针灸、技击等中国传统文化。
白云禅师自幼沐于禅门,宗风严格训练,尤其重修养、严律己,自然养成卓立坚毅之操守风格。所承之禅宗法脉衍于临济,为天童道忞禅师下第四十代传人,天岳本昼禅师下第九代,浮丘虚因禅师之嫡传法嗣,瀛岛千佛山之开山宗师。
平时勤于文字创作,于十大学派中禅、净、密、律、法相、天台、华严之教理均有深入之研究,出版著作四十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