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冷杉(学名:Abies concolor (Gordon) Lindl. ex Hildebr.)是松科冷杉属植物,树高40-58.5米、胸径达99-271厘米。雌雄同株,雄花长1.6毫米,微红色,紧密地着生在1年生小枝下部,雌球花着生在1年生小枝上部。花期5-6月份。球果夏末成熟,长7.5-13厘米,颜色由微绿色变成棕色,成熟球果比重为0.85。种子9月份成熟,成熟3周后种子开始散落。
形态特征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白冷杉树高最高达58.5米、胸径达271厘米;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西南部,树高40-55米,胸径99-165厘米;在亚利桑那州和美国新墨西哥州,树高41米、胸径124厘米。
雌雄同株,
雄花长1.6毫米,微红色,紧密地着生在1年生小枝下部,雌球花着生在1年生小枝上部,雄花和
雌花通常着生在树冠上部,但是极少着生在相同枝条上,
花期5-6月份。
球果夏末成熟,长7.5-13厘米,颜色由微绿色变成棕色,成熟球果比重为0.85。种子9月份成熟,成熟3周后种子开始散落。
生长环境
气候
在北美分布区海拔较高地区,年降水量510-890毫米,通常冬季较长,生长季节较短,冬季降雪满足了80%的水分需求。白冷杉在内华达山脉西部生长最好,当地年降水量990-1240毫米,降水几乎全部集中在生长季节。
土壤
白冷杉天然分布区的土壤包括由火山岩、侵入岩、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形成的始成土、淋滤土、新成土和老成土。在内华达山脉针叶树混交林中,淋滤土是最常见的土壤。白冷杉能够忍耐较大范围的土壤条件、养分条件和pH值。在夏季干燥的地中海型气候,白冷杉高产林分可利用土壤深处的岩床泉水。白冷杉在中等厚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上生长最好。
地形
白冷杉在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海岸山脉陡坡和不稳定边坡都能生长,但在缓坡和平地上生长最好。分布区海拔高度从俄勒冈州中部威拉米特河上游的600米到科罗拉多州中部的3400米,随着与太平洋距离增加,从北至南、从西至东分布区海拔逐步增加。
伴生树种
白冷杉最常见的伴生树种包括
北美冷杉(Abies grandis)、太平洋玛都那木(Arbutus menziesii)、美洲密石栎(Lithocarpus densiflorus)、北美翠柏(Libocedrus decurrens)、
西黄松(Pinus ponderosa)、小干松(P. contorta)、糖松(P. lambertiana)、
美国黄松(P. jeffreyi)、加州黑栎(Quercus kelloggii)和
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
在凉爽湿润的生境,加州黑栎和白冷杉混交林大量生长。在美国
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区,少量的巨杉同白冷杉伴生。随海拔、立地质量和纬度不同,混交种类也不同。在分布区的针叶混交林中,白冷杉是主要的顶极组成树种。在白冷杉分布的俄勒冈州北界,加州铁杉和西部红雪松在潮湿的生境代替白冷杉成为顶极种。在针叶混交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上限,白冷杉处于优势地位,白冷杉与红杉形成混交林,偶尔形成纯林。小干松在白冷杉林中较常见,生长在湿润草地周围和河流沿岸。美国黄松和糖松在白冷杉林中零星分布。在低纬度,白冷杉是入侵且抗性强的树种,只有频繁的自然林火能够抑制其生长。然而,由于采取广泛的防火措施,火灾发生频率已经降低。因此,在加利福尼亚州不同海拔的立地,白冷杉已经从最初的次要树种成为林分主要树种。白冷杉在成熟林分和不耐阴树种下更新较普遍,并可能改变森林的树种组成。
分布范围
原产于北美,天然分布于从太平洋沿岸的山岳地区到科罗拉多州中部,从俄勒冈州的中部到爱达荷州东南部,直至墨西哥北部。
美国:爱达荷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和俄勒冈州。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奇瓦瓦州和索诺拉州。
繁殖方法
自然
白冷杉种子在春季雪融化后直接发芽。在落基山,白冷杉种子在春季萌发,而其它针叶树种子是在湿润的夏季萌发。白冷杉在积雪上萌发的种子很难成活,而降雪前落到地面的种子,可能萌发成幼苗。在裸露的矿质土上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最好,在缺乏有机质的矿质土上,根系最长、最密集,菌根更多。白冷杉压条繁殖还没成功。但无论是否用激素处理,从幼树上采条扦插都能生根,可以低成本地繁殖白冷杉的优良单株。
白冷杉幼苗是近地面生长的。通常,白冷杉幼苗在半遮阴情况下发育最好,但幼苗发育完全后,在全光下生长最好。白冷杉的耐阴性比其它冷杉差,但是比松树和栎树耐荫性强。白冷杉可以在浓密的灌丛下成活和生长,并最终超过灌丛,在森林生境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在许多针叶树混交林外,存在着纯林。在一些生境,由于环境条件和动物掠食,白冷杉生长缓慢。在加利福尼亚州,白冷杉在夏季偶尔出现二次高生长,这种徒长易受霜害。白冷杉低纬度种源在夏季水分供应充足时,生长速度比高纬度种源快。
人工
种子消毒与浸种:将种子去除杂质,用3%
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1小时,用清水冲净,常温冷浸24小时,使种子饱吸水分涝出后装入布袋或塑料袋内。
低温层积催芽:低温层积是科罗拉多冷杉播种育苗的关键技术,未经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几乎为零。处理方法是,将种子装入袋子中,置于0-5℃的冰柜,保持种子湿润,定时翻动,待3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土壤处理与播种:用
敌克松配成药土撤于苗床,也可用50%
辛硫磷50倍液喷洒床面。播种采用条播,沟深2-3厘米,宽10厘米,播后盖2-3厘米森林土。用手镇压,浇透水后,盖草保湿。
栽培技术
搭棚遮荫:白冷杉幼苗生长慢,性喜凉爽,畏炎热,出苗后应及时搭棚遮荫,方法是,待30%种子发芽破土后,除去地面覆盖物,搭建遮荫棚,以防日灼。
间苗:白冷杉幼苗生长缓慢,前期适宜密生,间苗不宜过早,过多。一年生苗以每平方米保留1000株左右为好。间出的幼苗补在缺苗处,间苗后及时喷灌水。
追肥:促苗当苗木长出两轮真叶时,定期对叶面喷施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苗木封顶前1个月施磷钾复合肥1次,加速木质化,增强苗木抗性,以利休眠越冬。
防寒越冬:幼苗越冬前灌足封冻水,覆草7-10厘米厚,第二年春天萌动前除去覆盖物。
主要价值
白冷杉是通用的、可以满足各种造林目的的树种,木材可以直接用于建筑,也可以用于制作框架和板材,幼树广泛用于圣诞树。
保护级别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1年 ver 3.1——无危(LC)。
危害因子
在择伐后,白冷杉林分特别是林缘保留的中等木和劣势木,风倒的危险增加。在不想保留白冷杉的区域有计划地燃烧,是控制白冷杉的有效方法。但是,成熟林中的火灾疤痕,为各种病菌和腐烂有机体的侵入提供了机会。白冷杉对晚霜特别敏感,晚霜可以杀死幼苗,在有些生境,晚霜能对白冷杉造成反复伤害。对成龄树寒害的主要形式是冻裂,冻裂还与有些腐朽病有关。5-6月初温度的迅速升高,导致损害几乎等同于晚霜。疏伐后阳光可对成龄树造成灼伤,幼树较薄的树皮对光也非常敏感,当白冷杉干部损伤后,恢复非常缓慢。随着集约经营增加,机械性损伤增多。俄勒冈州研究表明,疏伐对22%的保留木造成损害,其中75%的伤口接近地表,容易受真菌感染。
白冷杉矮槲寄生能够严重危害白冷杉。在亚利桑那州、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中部和南部,白冷杉槲寄生严重。矮槲寄生在白冷杉的天然分布区也有发现,严重的侵染导致枯梢,树势降低,树干溃疡,增加老树的树干破损、死亡率和矮槲寄生侵染所引起木材结构变化,使生产的木材力学性能降低,增加小蠹虫、心腐病的风险。对白冷杉破坏性最大的是冷杉小蠹虫,在白冷杉的整个分布区都可能发生,一旦大规模发生,会造成严重危害,仅加利福尼亚州,每年造成活立木损失达240万立方米。根腐病存在于所有针叶树混交林中,当对白冷杉经营增加时,就成为主要的病害。一旦感染,以圆形向周围缓慢扩散。根腐病通过根系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和染病树木的伤口和残桩传播。
冷杉球果尺蠖在白冷杉整个分布区都存在,并造成周期性的破坏。许多昆虫以白冷杉针片为食,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害,比较有破坏性的是舞毒蛾和云杉卷蛾。舞毒蛾更喜欢食用白冷杉大树和花旗松针叶,疫情爆发时,扩散非常快,极具破坏性,爆发时首先导致劣势木死亡,使林分密度变小。在北美洲西部云杉卷蛾是最有破坏性的食叶害虫,在太平洋海岸区域造成重大损失,有些爆发时间较短,有些能持续20年以上,尽管最初只是造成新叶和新芽损害,但树木在4-5年内完全落叶。地老虎是苗圃和更新区域主要的地下害虫。小型啮齿类动物可导致幼苗大量损失。衣囊鼠在冬季和春季啃食白冷杉根系、环剥树皮,可危害任何树龄的树木,衣囊鼠可能阻碍了白冷杉一些地区的更新,特别是皆伐地段。鹿及其它牲畜的掠食和践踏影响树木高生长,但是通常不会造成树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