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乌桕
大戟科白木乌桕属植物
白木乌桕(Neoshirakia japonica (Siebold & Zucc.) Esser)大戟科白木乌桕属植物,山乌桕的同属近缘种,亦是野生油脂植物,与山乌桕不同之处在于种子稍大,种外不具白色蜡质假种皮。分布于中国大陆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1-8米,各部均无毛;枝纤细,平滑。带灰褐色。叶互生,纸质,叶卵形、卵状长方形或椭圆形,长7-16厘米,宽4-8厘米,顶端短尖或凸尖,基部钝、截平或有时呈微心形,两侧常不等,全缘,背面中上部常于近边缘的脉上有散生的腺体,基部靠近中脉之两侧亦具2腺体;中脉在背面显著凸起,侧脉8-10对,斜上举,离缘3-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网眼小;叶柄长1.5-3厘米,两侧薄,呈狭翅状,顶端无腺体;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常同序,聚集成顶生,长4.5-11厘米的纤细总状花序,雌花数朵生于花序轴基部,雄花数朵生于花序轴上部,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
雄花:花梗丝状,长1-2毫米;苞片在花序下部的比花序上部的略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宽1-1.2毫米,顶端短尖至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小齿,基部两侧各具1近长圆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有3-4朵花;花萼杯状,3裂,裂片有不规则的小齿;雄蕊3枚,稀2枚,常伸出于花萼之外,花药球形,略短于花丝。雌花:花梗粗壮,长6-10毫米;苞片3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披针形,长2-3毫米,通常中间的裂片较大,两侧之裂片其边缘各具1腺体;萼片3,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顶端短尖或有时钝;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头3,外卷。蒴果三棱状球形,直径10-15毫米。分果爿脱落后无宿存中轴;种子扁球形,直径6-9毫米,无蜡质的假种皮,有雅致的棕褐色斑纹。花期5-6月。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中湿润处或溪涧边。
分布范围
白木乌桕广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日本和朝鲜也有。
主要价值
【药 名】:白木乌桕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白木乌桕的根皮。
【功 效】:消肿利尿。
【主 治】:治尿少浮肿等症。
【性味归经】:甘,寒。入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 15一30克,水煎。
【别 名】:白乳木、野蓖麻(《秦岭植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考 证】:始载于《浙江药用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含大戟二萜醇酯、如大戟二萜醇12一2、4、6一三烯癸酸一β一乙酸酯等。
参考资料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生物质能树种资源调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07\u5e746\u67084\u65e5
白木乌桕.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8 16:1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