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夜船》是2005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由日本作家
吉本芭娜娜创作的小说集,收录了吉本的三个小说:《白河夜船》、《
夜和夜的旅人》和《一种体验》。三篇小说都是第一人称叙述角度,被称为“睡眠三部曲”。
内容简介
《白河夜船》讲述了“我”的烦恼——我和一个有妇之夫的男人的交往,而且那个男人的妻子是植物人——只是陪衬,是孤独之外的爱情,是一种不确定的摆脱孤独的方式。诗织是个普通的女孩,但是她有一份不普通的职业:陪睡。在夜晚应他人所需,伴人入眠,但不发生肉体关系的那一种。不知道和她的职业有没有关系,最终她自杀了。就像心理医生听多了病人的怨诉,最终往往也是在劫难逃一样。而“我”一直被笼罩在诗织死亡的阴影之下,直至看到美丽的烟花,这才“满心欢喜”地释然了。
《夜和夜的旅人》中,故事围绕“我”的哥哥和哥哥的两个女朋友展开。不是通常意义的三角恋以及三角恋带来的麻烦。而在年轻人还没有弄懂为什么爱,或是为什么不爱的时候,哥哥出车祸死了。“我”却在一个人为的偶然之中看到了哥哥和美国女友的孩子。
《一种体验》则是三篇小说中篇幅最短的。小说的主人公实际上是一个叫做阿春的女子。“我”和阿春曾经是真正的三角关系:“我”、阿春,还有我们俩都爱的某个男子;三个人甚至住在一起。可是阿春死了以后,“我”才明白,这个曾经令“我”怨恨的阿春,在“我”生命里的意义,远远要超过那个男人。在“我”现在的男友水男的安排下,“我”得到了某个类似于巫师之类的男子侏儒田中的帮助,在异度空间与阿春相会。
作者简介
吉本芭娜娜(1964-),本名吉本真秀子,生于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毕业。毕业后一度在餐厅当服务员。1987年以《厨房》获海燕新人文学奖,次年再度以《厨房》获泉镜花文学奖,后陆续获
山本周五郎奖、紫式部奖等文学大奖。1993年获意大利SCANO奖。作品畅销不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备受世界各地读者关注,掀起“芭娜娜热”。
重要作品另有《泡沫*圣所》、《哀愁的预感》、《斑鸫》、《白河夜船》、《N·P》、《蜥蜴》及《甘露》等。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是吉本芭娜娜“最热切地想当作家的时候”,她觉得当时东京的“空气中蕴含着某些文学的气息”。因此,她对写作的热情也悄然增长,经常在半夜写一种自认为是小说的东西。她上高中的时代,在夜晚写出了《白河夜船》、《夜与夜的旅人》和《一种体验》。
作品鉴赏
小说中总是不期然地在某一个细微的转折处出现转折和惊喜。这惊喜,让平庸的故事突然间散发出不同的光彩。《白河夜船》里诗织的职业,《夜和夜的旅人》里哥哥和莎拉的孩子均突然出现,《一种体验》里的侏儒田中缔造的会客室,都属于这样的惊喜。
诗织的职业完全超出了读者的想象力之外,着实令人莞尔。诗织是专业陪睡,她的职业本质在于用理解与沉默为“精神疲惫的人”送去安慰。在他们半夜醒来之际,在暗暗的灯光中对着他嫣然一笑,“然后,再递给他一杯冰水。有时也会给他送上一杯咖啡”。但是这是一份悲伤的工作,它可能直接导致了诗织的死亡,因为“睡在这样疲惫的人的身旁,自己的呼吸也会随着客人轻轻的鼾声有节奏地一进一出,这时也许就会吸入了那个人心中的黑暗”。
而在《夜和夜的旅人》中,转折却是通过一个孩子来实现的。在“我”和球绘——哥哥后来的女友、“我”和哥哥的表姐——都似乎无法度过因哥哥的死而带来的生命黑洞时,“我”见到了哥哥和他原来的美国女友莎拉的孩子。吉本笔下的巧合,从来都不带有特别的戏剧成分,这次也是一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却接受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事实。“我”约了人见面,通过某种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第六感,约在莎拉有可能出现的地方。结果,在莎拉之外,“我”却意外见到了哥哥的孩子,虽然没有任何语言的交代,随之而来的莎拉也没有认“我”,但是“当我看到那男孩面对我的眼睛时,心里不觉一阵惊悚”。回到家里,球绘没有多问,可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似的,问“我”是不是见到了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