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北京的民间花会众多,“白纸坊太狮老会”也是其中知名度很高的一档花会,有幸观看过的人,都是赞不绝口。“白纸坊太狮”的原型是
文殊菩萨的坐骑。还有一种说法叫做“金毛狮子蓝毛犼”,所以这“白纸坊太狮”就是蓝黄两种颜色,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白纸坊太狮”中又出现了一只非常有名的黑狮子,这还是源于一次不得已的改动。那是1959年的时候,“白纸坊太狮”受邀参加一次为中央领导的演出,但当时他们的蓝
狮子已经十分破旧了,于是他们便来到了北京剧装厂想要赶制一只新的蓝狮子,但事情却没有并不是那么简单。
基本介绍
宣武区白纸坊地区的“白纸坊太狮老会”,成会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其后几经兴衰,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经由白纸坊地区两大户:李庭朴、陈子鹤共同出面,重整太狮老会,名称为“广安门里白纸坊永寿长春太狮胜会”,李、陈二人先后出任会头。陈为原清工部火药局的四品官员,他模仿紫禁城里太和殿门前石狮子的神态和造型,重新设计了大碑额头、窝窝眼、血盆大口、翻鼻孔的威武、凶猛的狮头造型,并在狮头上缀挂了七个大铜铃铛,整个狮头重约七十多斤,狮身前后共长约一丈二尺。聘请了永定门里永安桥的舞狮艺人刘五传授技艺(此人以做筛子为业,绰号“筛子刘五”),他广集会众,常年参加京城各处的行香走会。
清光绪末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在白纸坊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官办新式印钞企业--度支部印刷局(即北京印钞厂的前身)。工人中习武之风甚盛,他们特别继承了当地传统走会中的“白纸坊太狮老会”活动,把这种民间狮子舞的表演作为一种娱乐健身形式,这种民间组织形式和表演技艺的传承,一直保留到今天。
自清同治五年白纸坊太狮老会重整起,历史脉络清晰,传承有序,其狮艺传人第一代为“筛子刘五”;第二代为一陆姓人;第三代为陆某之子;第四代为原白纸坊印刷局工人何金玉;第五代为丁秉亮;第六代为著名的太狮艺人、北京印钞厂退休工人刘德海;第七代为北京印钞厂退休职工王建文。
近年来,太狮老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他们在道具和技巧等方面又有创新。宣武区文委十分重视舞狮队的发展,不断为他们创造参加全市、全国乃至国际的展演和比赛机会。区文化馆工作人员集中时间,挖掘、整理出太狮老会的全套历史资料及图谱,学习舞狮动作,并用图解标记下来,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中有详细的记录。2003年,在区文化委,白纸坊办事处,北京印钞厂工会的支持下,新创作了现代京剧《太狮传奇》并公演,受到各界的好评。
溯源
狮子舞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明清时期,北京民间开始出现狮舞,至清代中后期,北京花会中狮子会发展很快。其中,白纸坊太狮老会成立于乾隆五年(1740年)。至同治九年(1870年),火药局局长陈子鹤和李庭朴重整此会,更名为“广安门内白纸坊永寿长春太狮胜会”,同时模仿故宫太和殿门口石狮子的神态重新制狮头,使其成为大碑额头、窝窝眼、血盆大口、翻鼻孔的威武凶猛形象,并聘请一刘姓舞狮人传授技艺,之后狮艺不断传承,至今已至第七代。1956年左右,北京印钞厂成立了舞狮队,开始组织白纸坊太狮活动。2008年白纸坊太狮老会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他们还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表演。
星期天上午,在位于白纸坊街的鑫融剧院内,北京印钞公司职工范志磊和徐进赤膊在舞台上练习舞狮动作,挥汗如雨。台下不时传来叫好声,王建文和一些白纸坊太狮老会的成员坐在台下边看边指导。
45岁的王建文是白纸坊太狮的第七代传人。像多数习武人一样,他看起来很健壮,说话也爽快。目前,他专注于教徒。“孩子们平时要上班,我们只能每个星期天上午来这里训练。我现在一心想着把我师傅那些舞狮技艺传下去。”
白纸坊太狮以“戏水”闻名
“南龙北狮”,北京城狮子会自古盛行。北京的狮子舞有“太”“少”两种,由单人扮演的小狮子称“少狮”,一人演狮头,一人演狮尾的叫“太狮”。白纸坊以前流传一句老话:白纸坊,两头翘,狮子,胯鼓,莲花落。今年80岁家住崇效胡同的王睦正大爷过去是玩胯鼓的,有时也会耍狮子,他回忆说白纸坊几乎没有少狮,都是太狮。以前太狮的狮头很重,动作也很难做,所以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过去白纸坊有许多练武的人都舞狮子,而且很多人兴趣广泛,既舞狮子也敲胯鼓。
白纸坊旧时造纸作坊多,故得其名。造纸的人都视蔡伦为“祖师爷”,白纸坊以前还有供奉蔡伦的祖师庙,每年农历三月十七蔡伦生日时,白纸坊太狮老会就到庙中祭祀表演。造纸需要水,白纸坊水井也多,每年农历六月十三当地群众会在井台上祭龙王,白纸坊太狮老会也会参加。除此之外,白纸坊太狮老会还像其它花会一样走会。
据北京民俗委员会副主任王作楫介绍,白纸坊太狮老会是老北京太狮十三档皇会之一。解放前,白纸坊太狮老会要去三山五顶进香走会,逢年过节还要去北京的庙中走会,比如隆福寺、护国寺、东岳庙等。一些喜庆日子如结婚、商铺开张等他们也会去。解放后白纸坊太狮老会在各大公园也走过会。狮子会在庙会中负责守门,庙会开幕前要有狮子守在门左右,有资格的花会叫门庙门才能开。
白纸坊的太狮据称有十三个套路,二十多个基本动作。王建文的师傅、已故白纸坊太狮第六代传人刘德海曾将太狮表演要领归结为三扎儿、六卧、八个穿心。三扎儿即三种滚相,即“里扎儿”、“外扎儿”、“甩头扎儿”;六卧是六种卧相,有“摇头卧”、“懒卧”、“磨盘卧”等;八个穿心指表演中要按八卦方位行走穿插。舞狮表演看似简单,其实一招一式都有个讲究。
有言道“幡怕牌楼狮怕桥”,狮子过桥,必要“戏水”,而“戏水”是白纸坊太狮的拿手好戏。戏水时演狮头的人坐在桥栏杆上,狮尾抱住他的腰。演狮头的人把狮头探向水面,抖抖狮囊,狮头就撩起水花,上面的铃铛哗啦哗啦作响。狮头里往往还挂着一个装满水的猪尿泡,一挤狮嘴里就喷出水来。1925年,在赈济热河灾民游艺大会上,白纸坊太狮就以一组惊险的、逼真的“戏水”表演而名扬京城。王建文听师傅讲那次表演还出了点小意外:太狮戏水要戏三次,第一次戏水时拴耳朵的皮条可能由于老化松了,狮子耳朵就掉到了水里。舞狮的人心想可不能让别人看了笑话,于是第二次戏水时就敏捷地把耳朵捞了上来,挽回了声誉。
王大爷还记得,1945年中顶娘娘庙开庙会时,白纸坊一对舞狮人刚在庙里练完要过鸭子桥,周围的人便起哄:看这狮子怎么过桥,可别端着狮头过去啊。于是狮头就被一群人围着,有几个人拉住他戏水,结果舞狮头的人没控制好,不小心掉到了水里,好在河水不深,只湿了腿。围观的人就又起哄:呦,这狮子的腿怎么湿了。
传人自创黑狮
新中国成立后,白纸坊的很多小作坊都关闭了,许多白纸坊太狮老会的成员都进了北京印钞厂当工人,也包括王建文的师傅刘德海。1956年前后,北京印钞厂成立了舞狮队。置办了全套服装道具,由刘德海传授太狮技艺,从此白纸坊太狮的活动就逐步由北京印钞厂组织了。
王建文说解放以后,白纸坊太狮的道具和表演变化就很大了。以前的狮头和狮囊是连在一起的,长一丈三尺。狮头重达七十八斤,头上有七个大铃铛,代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表情。舞狮者赤膊表演,无音乐伴奏,由老道用佛尘指挥。后来白纸坊太狮仿效河北狮型,狮头和狮囊分开,狮身缩短,狮头变小变轻,头上的铃铛也变成五个。表演时有鼓锣等乐器伴奏,舞狮者也穿了上衣,戏水改成了戏球,更适合于舞台表演。“总之,过去舞狮看的是本事、力量,但已不适合现在的审美了。现在追求的是好看、利落、快。”王建文说,他还在尝试把狮头改得更轻,现在他做出的狮头最轻的只有六斤。
如今,在看白纸坊太狮表演时会看到一只黄狮子,一只黑狮子。王建文说,他四、五岁时在厂里看太狮表演,黑狮子一出场他就吓哭了。“当时觉得黑狮子非常凶,这恰恰说明了白纸坊太狮‘凶猛狞厉’的特点。”他说,“传统的太狮应该是一黄一蓝,黑狮子另有来历:1959年十大建筑落成,白纸坊太狮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功表演。当时有一只狮子由于买不到蓝色染料,情急之下北京剧装厂的老师傅说他可用一些头发做成黑狮子,到舞台上再追蓝光。于是舞台上就出现了一只黑狮子,是我师傅舞的。那场表演非常成功,上级指示他们不要卸妆,直接拉到中南海再演一场。从此白纸坊太狮就成了一黑一黄。”王建文说黑狮子是白纸坊太狮老会的一大亮点,它的训练方法不同,动作的难度大。现在许多舞狮表演都仿效他们用黑狮子。
舞狮课进大学
如今,白纸坊太狮老会已获得过许多冠军奖项,王建文仍旧为传承感到忧虑。
他回忆自己年幼的光景,从站桩开始练舞狮,一站就是半天。他告诉记者,练习舞狮就是一个从怕累到不怕累再到享受的过程。“舞狮的动作其实不太难,如果天天练,两三个月就能学会,但神态难以掌握,要把感觉放到狮子上。舞狮就是要从外往里,最后达到人狮合一,表现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和霸气。”
王建文说过去自己拜师学艺得跪求,得把师傅伺候好了他才会教你。但现在,白纸坊太狮老会招收新人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现在太狮老会一般只从北京印钞公司职工中招人,这些年来报名最多的要数1993年,有四五十人,但最后只有五六个,很多人练体能时就坚持不下去了。2007年招了约30人,现在也只留下了几个。练习舞狮的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要被淘汰。
28岁的范志磊和24岁的徐进都是从2007年开始练舞狮的,他们现在是搭档,一个狮尾,一个狮头。他们觉得舞狮虽累但很好玩,“集训时,徐进的腰都被绳子磨黑了,我大腿上的汗毛也被他踩没了。”范志磊笑着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希望能练到35岁。”
从2001年到2007年,王建文还分别在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过舞狮课,“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新鲜,所以我也打乱了教学顺序,先来点舞狮的地摊动作,然后就上条案,这样他们练起来更有趣。” 白纸坊太狮老会多次参加国庆庆典,1990年作为唯一参演的群众文艺团体参加了亚运会和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但近些年,从事舞狮表演的人数却在逐年骤减。一度带队负责北京印钞厂舞狮队活动的杨春林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初厂里舞狮队招收20名学员,一会儿工夫报名参加的职工就有近百名,到了90年代中期,还能有四五十人报名,早两年招收10名学员,只有几人报名,现在基本上就招不到新人了。信息贴出来,也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