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是双雪涛的首部杂文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谈小说”,收录了作者面向写作爱好者的九篇专文,从小说的开头、氛围,到人物的塑造、意象与语言、结尾与修改,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与写作实操经验;第二部分“岔出去的一段生活:谈电影”,以影视改编的成功个案切入,详细讲述了自己对于电影和文学两种艺术媒介的理解、小说文本和影视改编的关系;第三部分“与火焰的距离:杂文集”,精选了作者自2012年辞职开始自由写作后,十年来发表的与创作有关的杂文、随笔、访谈。
在《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中,双雪涛分享了自己如何走上写作这条路,其间的错误与弯路,失去与获得;以十年来的写作实践与经验反思,向每一个心怀创作梦想的人,发出邀请和召唤——一个没有经过传统科班训练、但心怀文学梦想的年轻人,可以靠着手中的笔,劈开生活的荆棘,一步步靠近自己心中的文学理想。在混沌不明的现实面前,人们至少可以透过阅读和写作,守住自己内心深处微弱的光焰。在双雪涛看来,回顾来路,梳理自我,无论失去与获得,都是“写作”带来的最好馈赠,“我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使用自己这点手艺把这些痛苦,某些记忆,某些失去变成某种能读的东西,留下一点心灵的轨迹”。
不同的人对写作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双雪涛来说,创作的自由与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写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自由,这个自由是写作者的权利”“你可以随便进入任何地方,无论是内心、大脑,还是某个人的欲望深处”“能汹涌澎湃地写下去就很好,先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自己讲故事的节奏”。写小说对他来说,是“老实地虚构故事,笨拙地献出真心”。他也坦诚分享自己写小说的实操经验。比如如何做“灵感的捕手”,认清“小说并不模仿生活”。“小说里有些生活化的东西,有些日常的东西,罪案可能比较强烈一些,但它也是其中的一环,它就像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但是要一起养。”双雪涛的小说与影视有着不解之缘,谈到电影,双雪涛有很多话要说。比如文学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别,那些成功改编成电影的小说,小说和剧本的差别。他还谈
是枝裕和与
库布里克,分析
加缪与
伯格曼,《
火车怪客》与《
白日焰火》之间的关系。
时代与文学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双雪涛相信,“在这个时代,小说家是能做些事情的,真正的长篇小说,伟大的作品是很有可能被酝酿出来的,这是时代的可能,也是个人的选择。”在这本杂文集里,双雪涛妙语如珠,譬喻精妙。比如他认为“短篇小说是世界的比喻句,是一个大的比喻句,诗也是,但诗是短促的比喻句。我觉得好的短篇小说的内部就像诗一样,不是那么实在的东西,但是它的外在又是非常结实的,两者的关系类似于烛火和灯罩。”
在这本书中,可以感受到双雪涛作为一个小说家的真诚和赤忱,以及他对文学的笃定和热爱。他的杂文如他的小说,文字质朴平实,态度恳切实在,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亦不见骄矜与虚妄,只是将个人的创作心得和真实想法娓娓道来,认真分享给那些愿意倾听的受众。
双雪涛,沈阳人,曾在银行工作多年,现自由写作。《
平原上的摩西》为作者首部中短篇小说集。2011年小说处女作《
翅鬼》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小说佳作奖、第五届西湖新锐文学奖得主。作品发表于《收获》《小说月报》《文学界》《上海文学》等文学杂志,深受编辑与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