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蒲事件
中国历史事件
如皋东南部重镇白蒲,时为苏皖解放区的南线前沿阵地。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在停战令生效的第二天清晨,驻守南通的国民党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武装占领了整个白蒲镇,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白蒲事件”。
事件经过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同日,国共双方颁发了1月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但是,就在13日夜12时,国民党军在通扬线上的如皋白蒲镇打响了向苏皖解放区进攻的“第一枪”,并于15日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占领白蒲镇。
1月18日,地委发出通知,指出:我应切实遵守《停战协定》。但对国民党进攻,又应坚决自卫。20日苏中军区参谋长胡炳云亲自前往白蒲,与国民党军交涉,希望其遵守《停战协定》,立即从白蒲退出,但国民党军玩弄花招,拒不撤军。白蒲事件发生后,苏皖一分区职工、青年和妇女联合会暨文化协会等团体,致电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要求有效制止国民党军一再向我分区进犯的违约行为,并立即派出考察团前来实地考察。1月28日,华中军区也正式致电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陈述了白蒲等地被强占的经过,“要求执行部调查真相,予以制裁。”
事件后续
白蒲被国民党军队强占后陷入灾难之中,汉奸摇身一变成了“接收大员”,伪军衣服一换成了“国军”。国民党委派的如皋县县长王运典,也带领一批他的老乡和“裙带官”,随军来到白蒲。仅在白蒲镇一户地主家里,就住进了如皋县政府、谍报室、三青团分部、蒲南和蒲北镇公所等八个机构。白蒲镇上除国民党军队外,党、政、特机关大小官吏达400余人,其薪费和日常费用皆由镇上人民负担。国民党军队还实行“紧急戒严”,封锁水陆交通,不准居民进出,并强迫镇上居民捐粮草,到手后又高价卖给居民,以饱私囊,市民苦不堪言。白蒲事件发生后,南通解放区军民立即向社会各界揭露国民党军队破坏停战的事实真相,同时竭诚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
1月17日,苏皖一分区职工联合会、农民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妇女联合会等团体代表93万会员,致电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要求有效制止国民党军队一再向解放区进犯的违约行为,并立即派出考察团前来实地考察。28日,华中军区也正式致电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报告白蒲等地被强占的经过,指出“停战以来,国民党军仍在向我华中进攻”,“要求执行部调查真相,予以制裁”。在解放区军民的一再要求下,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为实地视察华中前线冲突情况,监督停战令在华中的执行,决定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淮阴执行小组到实地调处。淮阴组的美方代表为邓克中校,国民党方面的代表为肖凤岐上校,共产党方面的代表为韩念龙上校。
淮阴执行小组一行16人自淮阴南下,3月15日下午抵达如皋城。16日,海门、如皋等四县代表19人,向执行小组递呈和平请愿书,如皋县参议员、白蒲人民代表徐浩泉陈述了国民党军队进犯白蒲的经过,并向执行小组递送了白蒲人民遭受损失的调查书。21日,国民党特务残酷地杀害了仗义执言的人民代表徐浩泉。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华中一地委《江海导报》、华中《新华日报》、延安《解放日报》以及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报纸都报道了这一惨案,要求严惩凶手。执行小组在南通期间,由于美方代表处处偏袒国民党,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和南通国民党当局又施以种种干扰和破坏,致使调查数月毫无结果。
白蒲事件,使南通地区军民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丢掉了对国民党的和平幻想,提高了警惕性,决心做好自卫准备,粉碎敌人的进攻。
后世评价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8:19
目录
概述
事件经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