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边侧足海天牛
光合软体动物
白边侧足海天牛(Elysia leucolegnote)是一种潮间带底栖软体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囊舌目光合软体动物,以某种丝状绿藻为食,从中摄取叶绿体,并具有在动物细胞中保持叶绿体光合活性的独特能力。
形态特征
白边侧足海天牛的外形长得像一片叶子,有着白色裙边,“叶片”呈现黄绿色或深绿色。
栖息环境
白边侧足海天牛(Elysia leucolegnote)是一种潮间带底栖软体动物,在退潮后的水洼中容易发现。在高潮期,因红树林中水体混浊,无法观察到海天牛的行为。在潮水较高,但泥泞表面尚未露出时,它们可通过侧足叶波动产生浮力进行较远距高运动和迁徙。在潮水降低时,它们会在泥泞表面缓慢爬动并以小群的形式聚集在树荫下水洼中。
生活习性
白边侧足海天牛摄食藻类,并在“干饭”时“偷取”藻类中的叶绿体短暂保存,这个时候它就会变得很绿,具备光合作用的能力,它们体内保留的叶緣体清晰可见,像一片片行走的“绿叶”。白边侧足海天牛可以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维系着自己的一生。
海天牛类软体动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仅有的能在复杂多细胞动物细胞中保持叶绿体活性的模式生物。
在红树林潮水退下后留下的小水洼里找到它们的身影,聚在一起像小小的叶片。等水洼接近干涸时,它们就会钻进螃蟹洞或者泥沙里“避暑”。一般情况下,每个水洼中会“居住”10多到100多只白边侧足海天牛。
分布范围
2020年5月,该物种在国内首次被发现时位于海南省海口市。
2022年4月,广西北海首次发现白边侧足海天牛。
2022年,深圳坝光湿地公园发现白边侧足海天牛。
发现记录
2023年5月,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万迎朗及其团队,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和文昌市云龙湾珊瑚礁中,发现白边侧足海天牛。
2023年5月,研究人员公布了近三年来在海南省发现的2个新记录物种案例:其中白边侧足海天牛是在中国大陆首次正式记录的,能依靠光合作用提供“养料”的软体动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9 07:4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