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宝遗址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金宝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城西50千米的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宝屯北嫩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宏大的中心聚落遗址,为黑龙江省原始社会晚期青铜时代重要遗址,也是大庆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起始点。
历史沿革
3000年前,这里是黑水先民的故里;800多年前,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发动了战争,也播撒了文明。
20世纪60年代初,肇源县村民王老汉在村外放羊,突然发现一个陶罐,找来铁锹继续挖,又挖出了很多生活用具,在这期间,陆续有村民在此地发现了一些古代器物。
1964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对嫩江下游左岸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
1974年8月,黑龙江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首次正式发掘。发现了房屋、窖穴、窖址和大批较为典型并具有地域特色的遗物,经专家考证此处是一个典型的青铜文化遗址。对进一步研究认证嫩江中下游和松花江中上游等地区青铜文化的特征、分期及其分布和属性提供科学依据和翔实佐证。
1980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第二次对白金宝遗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发掘,这次发掘发现两座房址,一处窖址,10个灰坑。房址为半地穴式,四边墙壁高出居住面近1米,1号房址为圆角长方形,居住面经过夯打后又经火烘烤成黑灰色,室内正中有椭圆形灶坑,系典型北方古代民族的住所。
1986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合作,第三次对白金宝遗址进行了科学而系统的发掘。
遗址特点
白金宝遗址房址为圆角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建筑,房屋面积约为4.4×8米或4×4米。门朝东南,门道呈斜坡形,长1.3米、宽1米,与室内居住面相连。地面经过夯打,夯层厚约5厘米,后经火烘烧成黑灰色。室内正中有椭圆形灶坑。有柱洞,构筑方法是先挖一个椭圆形坑,长1米、宽0.76米、深0.5~0.6米,然后将木柱直立坑中,再填深灰色沙土并夯实,夯层紧密,十分坚硬。木柱当是支撑屋顶的支柱。室内紧靠西北壁设有土台,高0.25米、宽1米、长4米,是搁置生活用具的地方。在室内西侧有窖穴。
窨穴有圆形和长方形两大类,圆形窖穴又可分为竖井式和袋式两种,后者居多。袋式窖穴深浅、大小不一,最深者达4米。有的底部经过焙烧,为储存物品之用。长方形窖穴一般四壁较直,口径与底径相等,深1~2米不等,有的底部有对称的小圆坑,或许是供摆放尖底器物之用。有的小圆坑形似柱洞。
隧洞遗迹,即是竖井式窖穴底部向一侧挖一长洞,洞宽0.7~0.9米,高1米左右,最长者可达7米。此类遗迹用途不明。
灰沟(防沪沟),是白金宝文化的重要遗迹之一,分布在发掘区的中心,跨越6个探方(两端均未到尽头),东西向呈“︶”形。沟宽1米、深1米左右。沟壁斜直,底部略窄。是用于防护及守卫目的而构筑的。
文物遗存
一期遗存对应于中原朝代的夏至早商,距今3800多年。在文物遗存中陶器最多,其类型有罐、盂、杯、壶、钵、瓮、盆、碗、盅、带嘴器和鬲等,前五种数量较多,其余数量较少,盆和鬲数量最少,仅各发现一件。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150多件。其陶质以砂质为大宗,这种砂质陶所含的砂粒极为细小,分布均匀。其次是泥制陶和夹砂陶,泥质陶的陶土经过陶洗,质地细腻,胎薄,器表打磨光滑,主要见于盂类器形;夹砂陶质地较粗,部分还掺和陶渣,这类陶器胎较厚,器表不平整有龟裂痕,只见于少数的大口深腹罐、双耳罐等器形。
二期遗存对应于商代晚期,距今3200多年。出土文物多为工具,按质地和用途可分为:陶范(陶模)、陶纺轮、石楔、石凿、环状石器、砺石、石磨饼,骨凿、骨镞、骨锥、骨矛、骨管等,装饰品及玩具有陶环、陶坠饰和陶塑。其中,陶器上有绳纹、篦纹、附加堆纹、指甲纹和戳印文等多彩的纹饰。其陶器多为黄褐色,陶质与一期基本相同,只是少见掺陶渣的陶器。器表仍以素面为主,一般留有刮抹或打磨的痕迹。
三期遗存对应于西周至春秋,距今3000多年。其遗存所获陶器的资料最为丰富,出土完整和经修复可以复原的各类陶器多达298件,器类有鬲、钵、杯、壶、盆、曾瓦、碗、瓮、盏支座等。质地仍以砂质陶为主,并出现泥质陶和夹砂陶。陶器以黄褐色为基本色调,另有少量红褐陶。饰纹陶器所占比重较大,以绳纹和篦纹为主,篦纹纹饰富于变化,样式达十几种。同时,三期文化遗存中出土工具较多,按质地和用途可分为:陶器、铜器、石器、骨器、角器、牙器、蚌器等。陶器的质地仍以砂质陶为主,其次是泥质陶,少有夹砂陶。陶器以黄褐色为基本色调,由于烧制时氧化不充分,大部分器表呈现出黑灰色斑驳色块,另有少量红褐陶。
四期文化遗存对应于战国至汉代,距今2500多年。出土和复原的完整陶器较少,结合残片可识别的器形有鬲、鼎、罐、壶、盆、钵、碗、杯、舟形器和支脚。陶器中,灰褐陶减少,红陶增多。在装饰风格和手段上,口沿饰切口的花边纹、器表拍印的细绳纹、色彩鲜亮的红衣陶和绘红彩的陶器都与三期遗存迥然有别。此外,白金宝文化遗址还出土了猪、羊、牛、马、狍、鹿、狗、鱼、蚌等动物骨骼。白金宝遗址分上下两层,鬲、钵、杯上层多于下层,陶盆、小铜饰只见于上层,可反映出它们在文化内涵上的早晚差别,上层绝对年代经C4测定距今为2790±65年,树轮校正年代距今为2900±100年。
历史文化
生产工具以骨器和蚌器为主,石器较少。陶器多用泥条盘筑法制作,质地坚硬,器形规整。纹饰以羊纹、鹿纹、驼纹和蛙纹为多,反映畜牧业发达,并以养羊为主。
文物价值
白金堡遗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积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丰富一处典型青铜时代文化遣存,是松嫩平原上第一次正式科学发掘的有代表性的青铜文化遗址,是东北地区进人早期文明发展的依据,遗存丰富,对研究嫩江中下游,松花江上中游流域青铜时代的经济面貌、文化特征、社会性质以及族属和渊源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白金宝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松嫩平原汉代以前考古文化发掘序列的空白,深化了对白金宝和汉书二期两种以陶器群为代表的整体文化面貌的认识。考古界将其定论为青铜文化的代表。同时,通过考古研究,史学家也在浩浩烟海的典籍中发现了古代北方秽貊族的遗迹。
文物保护
1996年11月20日,白金宝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白金宝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城西50千米的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宝屯北嫩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
交通信息
自驾路线:
1.哈尔滨方向:走哈大高速公路,从肇东/S305出口离开转入S305,到达肇州县城后走G203前往肇源县,沿Y059行驶,过赵家窝棚后直行进入X018,即可。
2.长春方向:走珲乌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从肇源出口离开,沿Y059行驶,过赵家窝棚后直行进入X018,即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9 12:3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