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鸫(学名:Turdus albocinctus)是鸫科、鸫属的中型鸟类,体长23-28厘米。雄鸟通体黑色或褐黑色,颏、喉和一宽阔的颈圈白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纵纹;嘴橙黄色,眼圈黄色。雌鸟棕褐色,下体稍淡,颏、喉和颈圈灰白色。特征均甚显著,野外容易识别。中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种类。
雄性成鸟:通体黑色,颏、喉白色、后颈、上背和颈侧白色,形成一宽阔的白色领环沿颈侧向下与颏、喉部白色相连,成一完整的白色领圈,其余上下体羽,包括两翅和尾概为黑色或黑褐色富有光泽,尾下
覆羽具白色羽干纹,眼周黄色。有的颏,喉部微沾暗褐色,下体较上体稍淡。
雌性成鸟:额、头顶、枕后头暗褐色,后颈、颈侧、上背灰白色沾褐,两翅和尾暗褐色,羽缘淡棕色,背、肩、腰和尾上
覆羽暗棕褐色。颏、喉和前胸灰白沾褐,此灰白色与颈侧白色相连成灰白色颈圈,其余下体棕褐色。
白颈鸫是一种高山森林灌丛鸟类,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2300-4300米的
针阔叶混交林和
针叶林中,尤以山上部云杉林和杜鹃灌丛为最适生境,冬季多下到山脚和邻近的山脚平原地带。
食性:主要以甲虫、金龟子、鳞翅目幼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曾在这个西藏考察时剖验2个胃,一胃内含有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甲虫,另一胃为甲虫和植物种子。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高的灌木或幼树枝权上,距地高1-3米,偶尔也在伐倒的树桩上或陡的岩坡上营巢。巢呈碗状,主要由苔藓、根、枯叶构成,并常常混杂有泥土,巢内垫有细草茎和草根。每窝产卵3-4枚,卵的大小为29.3-32.6毫米×20-22.1毫米。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