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同归(拼音:bái shǒu tóng gu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
潘岳《金谷集作诗》。
成语出处
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白首同归”。
成语典故
潘岳与
石崇是西晋时两个很有名的人物,他们之间交往很密切,又同时被仇人孙秀杀害于刑场。
潘岳自幼聪慧,被称誉为神童。潘岳的父亲担任琅邪太守之时,派一名叫孙秀的小吏服侍潘岳。孙秀为人行事诡诈狡猾,而且自以为了不起,潘岳非常厌恶孙秀这种人,经常打骂他。孙秀对潘岳的凌辱敢怒不敢言,但是内心里却恨透了潘岳。潘岳虽然才华冠世,但当政者并不重视他,过了十年之后才出任为河阳县令。自傲的潘岳由于长年郁郁不得志,32岁时就白了头发。后来,潘岳到京城洛阳被任命为散骑侍郎。有一天,潘岳在宫中省署内见到了已经成为权臣中书令的孙秀,走上前去对孙秀说:“你还记得我们过去随从相处的那些事吗?”孙秀回答说:“这些事我都耿耿于怀,深埋在心中,没有一天会忘掉的!”从此言中潘岳感觉到孙秀迟早要对自己下毒手,并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好友石崇。
石崇是西晋显赫的权贵富豪,生活上奢侈糜烂。他在洛阳城郊风景优美的北邙山下修建了一座山庄别墅,起名为金谷园。山庄中供养有几十名美女侍妾,其中有一名叫绿珠的女子,长得格外俏美娇艳,不但能歌舞,尤其善吹笛,最受石崇的宠爱。有一天,中书令孙秀派使者来到金谷别墅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让其他的几十名侍妾都穿戴打扮得十分华丽艳美,然后让使者随意挑选。使者说:“我是奉命指名取绿珠而来的,我哪能识别出谁是绿珠?”石崇大怒道:“绿珠是我喜爱的婢妾,怎么可能让你领走呢!”不得已,那使者只得空手而归,并将实情向主子孙秀做了汇报。孙秀听了使者汇报后,又气又怒,决心要除掉石崇。不久,孙秀就假托诏令以谋反罪逮捕了石崇和潘岳,斩杀石、潘两人,并且抄斩全家。
行刑的那天,石崇先被押送到刑场,随后潘岳被押到。石崇见到潘岳也来受斩刑,便对他说:“怎么你和我同样如此啊!”潘岳回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在以前与石崇的交往中,曾作有《金谷集作诗》,其中的诗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竟然成了两人最终下场的预言。
典故寓意
人生路漫漫,变化无常。潘岳、欧阳建、石崇三个人虽然品格不同,但都因为与人结仇而陷于死地。潘岳是美男子,而且才高学富,是有名的文学家,也善于趋炎附势,最后还是因为志趣的不同,得罪了孙秀,被孙秀借机杀害。石崇富甲天下,美女如云,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最后因为舍不得一个美女而丧命。孙秀原本只是司马伦手下的一个小吏,参与谋划废太子、杀皇后、登帝位等一系列政事,小人得志,致使天下大乱。真可谓“宁犯君子,不拂小人”。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白首同归”指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也谓两人年俱老而同时命终或退隐。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仇隙》:“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
唐·
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