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寨村,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张巷镇下辖自然村,
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张巷镇西南部,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
村落历史
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杨辂三世孙延规公的第七世孙杨少五郎名桂,携家由吉州吉水杨庄垪圹村迁居丰城白马山下,筑室港北梨树下(现战备桥头),此乃白马寨杨家始祖。
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杨应祥仕于朝廷,向皇上献图展示家乡,皇帝御笔亲点,遂改名为“上点村”。
清朝时期,当地官员以“上点”有感恩明朝之意,强行恢复白马寨村名。
民国时期,再度启用“上点”村名,并设立“上点乡”,辖十六保、一百二十七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再度恢复白马寨村名。
地理环境
白马寨村位于丰城市张巷镇西南部,东经115°53′,北纬28°06′,距张巷镇5公里,是丰抚丰张公路交叉点,距抚州59公里,离丰城15公里,白马村委会驻地。东起肖全根住房,西至丰抚公路,南临白马粮站,北靠白张公路,与杜市、桥东、石滩等镇交界,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
白马寨村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整体上相对比较平整。
白马寨村北边有槎溪河切村而过,南边则有腰带河,现河流格局已被破坏。
白马寨村的气候与丰城其它区位接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期长。全年平均气温为15.3-17.7℃,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的日数年平均为27.9天,日最低气温少于或等于0℃的日数年平均为23.4天。全年日照时数1935.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52.1毫米,4-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4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1%,无霜期274天。
白马寨村内部古建筑群区绿化相对较少,仅有部分院落人工植被,村落周边零散的分布一些植被及古树,在村庄入口处有道路两边有成长较好的杉树。
“北屏禅林”寺院内有一棵千年古樟,腰围12.6米,从地面基部开裂直达中段,形成一个巨大的树洞。万寿宫内有500余年大樟树一棵。另在村中还有多棵上百年的古樟,如白马庙附近的及老祠堂附近的古樟。
村落特色
空间布局
白马寨街巷空间格局依据“八卦图”精心设计而成,巷道由一门楼发起,又由一门楼结束,彼此呼应。白马寨共有46条街巷纵横交错,曲折迂回,形成一套完整的原汁原味的古巷道体系,这些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短的只有几十米,宽的可以两个板车并行,其两侧多有高大的建筑物山墙。巷道与建筑两侧的山墙形成鲜明的“高墙窄巷”古村巷道空间形态。
在空间形态上,白马寨村中间核心区较密,四周相对较疏,坐东朝西,建筑肌理整齐,整体布局受风水思想影响很大。
风水文化
经济社会
人口
2012年,白马寨村总人口180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600余人。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官网显示,白马寨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2588人,常住人口2588人。
经济
白马寨村以水稻种植、木材加工业、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
2012年,白马寨村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水稻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7600元。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官网显示,白马寨村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627元。
主要景点
北屏禅林
北屏禅林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位于白马寨西首,坐北朝南,它背靠长港,面对池塘,视野开阔,地势独特。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是集庵、庙、宫为一体的建筑群落。
润挹香泉
润挹香泉始建清代,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门上有红石雕刻匾额,牌坊式一字门,青砖,木质梁柱,二进二天井,二大门,前门有前院封闭,从侧大门进出。
瑞霭关西
瑞霭关西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红石雕刻牌坊式一字门,青砖墙,木质梁柱,曾有二进,现只留前进,后进经过改修拆除。
鳝堂遗徵
鳝堂遗徵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青石雕刻八字门,水磨青砖,木质梁柱,四方立柱,此房两个天井,麻石铺地,室内有立柱108根。
诒谋大启
诒谋大启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597平方米,大门为青石雕刻八字门,水磨青砖,方型立柱,此房有三板,瓦下有璜板、楼板、倒板,整个楼板平整,堂中、两间、两厢、前后一般高低。
历史文化
节庆活动
正月初一开财门:开财门,即农历“元旦”、今称“春节”时,第一次打开门户。旧历书都注有“元旦”开门时刻。据说这是预卜一家一年休咎的关键。
元宵放花灯:正月初七一过,丰城民间安宗教派别在祠堂里扎花灯(扎舟)打号。一直到元宵,家家户户都要到祠堂送五谷,烧纸钱,五谷放进彩灯竹蔑扎成的舟里,宗教祠堂里堂鼓轰鸣,灯火辉煌。
端午节:城乡家家户户门口有插薪艾、挂菖蒲的习惯。传说艾为旗,古又叫“旗艾”;另说艾蒿味辣,是日人们采艾叶插于门,驱毒气。菖蒲,又名“剑水草”。其茎可作香料,有提神、通窍、杀菌功效,人们习惯每逢端午节,挂于门户,以示家人健康时盛之意。
四月十八划龙舟:端午节前的四月二十八日,龙舟下水,各地都要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杀猪宰羊,打开祠堂门做划龙船酒,每家每户的壮年男丁均可参加。“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这是丰城市划龙舟活动的集中期,除各自在自己村里湖塘进行外,还串村、串镇进行交流活动。
祭祀崇礼
清明“挂清”是白马村最典型的祭祀活动。民间各氏族或亲友,历来都有“清明会”,有会产或田、山、店等,其收入主要用于清明扫墓。届时,清明会均有祭品,即鸡鸭鱼肉等,叫“盘符”。配备好香、烛、纸、爆和纸旗,聚集亲属同到祖宗坟墓,插上三角小白旗或长条旗于坟堆上。再烧钱化纸,放鞭炮,虔诚拜揖,追念祖宗恩泽,默述报答意愿。此时,老辈叮嘱小辈,不要忘记前辈亲友葬地,要缅怀死者在生品德、恩典,并永远铭记在心等。
扫墓完毕后,到祠堂会餐。大部分地区吃“水银米鼓”,即“水银子”野菜的粘米粉做成的米团子。有的宗族清明还会买猪肉,按学历等分发:大学生每人三斤肉,中学生两斤,小学生一斤,以示鼓励后生奋发读书。
婚丧嫁娶
白马寨沿袭了丰城的旧式嫁娶,历来是媒人撮合,父母做主,同姓不婚。嫁娶的形式有:接“八字”,合“八字”,压“八字”,议彩礼,下定,择吉请期,纳彩和迎娶等过程。男方接到女方用大红纸以干支书写出生年、月、日时的“八字”后,须将其压在神龛上的香炉底下,默默祈求神灵鉴别好坏。如果三天内家中未出事故,才合八字。八字合上了,则订婚,先以肉、面、饼和金耳环、银手镯压八字,然后议彩礼。彩礼议成,下定。男方择定迎娶日期,备肉面送请女方认可,这叫“请期”或“准日子”准了日子,过足了彩礼,礼足人归,然后按约定定日迎娶。新娘出嫁前,娘家要“起嫁”。其母亲须坐在女儿床沿上叮咛儿女出嫁后持家为人之道。新娘上轿,头遮红罗巾,脚不能踩地,要由兄长或舅父抱其上轿或上车,不能回头顾盼。这时,其父亲安坐正堂家中,母亲安坐床前,说坐镇财气,使财气不会被女儿带走。如果两支迎亲队伍在路上相遇,新娘必须迅速站起,站的速度、高度超过了对方,就算占了优势,婚后生活就幸福。花轿到了男方家,由新郎掀开轿门,将新娘牵引下轿,拜堂,抱入新房。婚后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叫“回门”或叫“归宁”,但不能住宿。自此始,女子就不在娘家过年过节,不能在娘家与丈夫同床共眠。
匾额文化
白马寨村现存的125栋古宅,几乎栋栋都有匾额,门首有石匾,宅中堂有木匾,总数达135块之多,其中:门首石雕匾额122块,中堂木刻匾额9块,木刻对联4副,木刻店坊招牌2块。这些匾额的字体则百花齐放,各不雷同,常见的有行、草、隶、篆、楷,还有钟鼎文。草体有小草、狂草,篆书有大篆、小篆,楷书也有颜、柳、欧、米诸体。这些匾额文大多出自《四书》《五经》和《后汉书》等,匾意有显其功名,述其家族渊源、示其治家修身齐家、盼其家庭事业兴旺发达、祈其古祥安康以及、怀念之辞等等。白马寨匾额文化是白马寨特色之一。
商帮文化
明朝末期,白马寨人均耕地只一亩有余,迫于生计,白马寨人开辟了一条经商之路。白马商帮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属明清时期江右商帮。白马商帮在黔东,湘西一带凭借良好的商业信誉在贵机铜仁和湖南常德遍设钱庄当铺,其影响逐渐渗透到当地各个经济领域。白马商帮热心当地公益事业,捐款铺路修桥、赈灾等。
白马商帮以超前的创业理念、完善的创业机制和庞大的创业规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白马商帮在创业实践中孕育出来的创新、进取、实干、团队精神和诚信、和谐意识,是其在两百多年创业历程中给后人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物产美食
特色物产
美味美食
白马寨狗肉有“到白马不吃肉白到”之说,其炒、煮、蒸、焖等烹调技艺独特、技术高超,红烧狗肉、白切狗肉以其色彩光润、肉嫩清香而不腻闻名,在白马寨不同的宴席座上席都有严格的讲究,表现出本地化的酒文化。
民间加工的食品有米粉、麻糍、年糕、麦糕、花饼、米糖、豆酥、炸薯条以及糯米酒、臭豆腐、盐菜、萝卜干等。
回饼:始于清代末期,采用精白面粉、白绵塘、精菜油上等猪板油和芝麻做原料,加上深山泉水和精工烘烤而成,产品甜香可口,既酥又脆。1984年12月,参加丰城县糕点评比会,获优质产品证书和奖金。
荣誉称号
旅游信息
入村路线
白马寨对外交通主要是丰城至抚州的省道,车程20多公里,约20分钟车距。村内有一连接其他村镇的乡级公路,距张巷镇30公里,约半小时车程。
村内导览
白马村文物古迹旅游路线:
一、 父子符卿坊—香泉井—润邑香泉—五坊井—伊洛传薪—五子别墅—太华留云—隐蟠家塾—通奉第—进士第—科甲第—1号宅。
二:应宿—伊洛传薪—五子别墅—太华留云—隐蟠家塾—通奉第—诒谋大启—杨祖兰宅—进士第—科甲第—润邑香泉—香泉井—青云第—关西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