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斩(百人斩り,ひゃくにんぎり)指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进攻途中直至
南京大屠杀前夕,两名日本少尉军官
向井敏明和
野田毅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人,平手于斩杀105人的野田毅。
案件过程
1937年11月,在侵华日军由淞沪战场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有两名杀人成性的日军少尉,突发奇想,提出进行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以谁先杀满100人为胜利。这两名刽子手都在日军第16师团供职。一名叫向井敏明,26岁,山口县人,任炮兵小队长;另一名叫野田毅(又名野田岩),25岁,鹿儿岛人,是富山大队的副官。
杀人比赛的大致过程是,在无锡至常州间,向井敏明劈死了56人,而野田毅则杀了25人。12月2日,向井敏明与野田毅已随队攻到丹阳县城。他们一路上逢人便杀,一共又杀死了70名中国人。其中,野田毅杀死了40人;而向井敏明杀了30人。12月10日中午,二人随第16师团攻至南京紫金山麓。当他们再次会面时,“战绩”为106:105,向井敏明比野田毅多杀一人,但是因为分不清到底是谁先杀满100人的,胜负难决,于是又重新开始以杀满150人为目标的竞赛。
相关证据
多国媒体报道
自1937年12月起,《
东京日日新闻》(1943年后改名为《
每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四名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发布的现场报道,详细记载了野田毅、向井敏明向南京行军过程中残忍屠杀百余人的经过,并登载了二人手持军刀的照片。如:
12月4日的报道《急速跃进百人斩竞赛的经过》:
【丹阳3日特派员浅海、光本发】战报。在向南京进击途中,已开始“百人斩”竞赛的××部队的先头片桐部队之富山部队青年将校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自常州出发以来,经过反复奋战,于2日傍晚6时进入丹阳之前,向井少尉已斩杀了86人,野田少尉则斩杀了65人,两人难分胜负。
在从常州到丹阳的十里路程中,向井斩杀了30个中国同胞,野田斩杀了40个中国同胞,两少尉如战神阿修罗般英勇奋战的精神无以言表。此次,两勇士沿京沪铁路在同一战线上突入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均位于丹阳北方)的敌人阵地。其间,向井少尉果敢地最先突入丹阳中正门,野田少尉的右手腕也负了轻伤,两少尉在“百人斩”竞赛中取得了赫赫战果。当记者等追上进入丹阳城后无暇休息乘胜追击的富山部队时,向井少尉在行进的队伍中笑着对记者说:“野田那家伙快追上来了,我不能掉以轻心。野田的伤势不重,所以不用担心。在陵口镇斩杀敌人时一个家伙的骨头把我的关孙六碰出一个豁口,不过我还能再斩杀一两百人。我要请东日、大每的记者给我当裁判哦。”
12月14日的报道《斩百人竞赛“超纪录” 向井:野田106:105 两少尉进入加赛》:
【浅海、光本、铃木特派员发自蒙金山麓】片桐部队的勇士一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于入南京前开创了“百人斩竞赛”这种比赛的先例。二人在10日紫金山攻略战的忙乱中创出了106:105的纪录。10日正午,两少尉单手提卷刃的日本刀会面。
野田说:“喂,我杀了105人,你呢?”
向井说:“我杀了106人,”
两少尉哈哈大笑起来。结果,不管谁何时先杀超过百人的,二人马上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就算我们平手吧。但是我们再杀到150人,怎么样?”11日果真开始了斩150人的竞赛。11日中午,在俯瞰中山陵的紫金山上,正在搜捕残败军的向井少尉说起了“斩百人平局竞赛”的始末,“不知不觉中两方都超过了百人,真是愉快啊。我的关孙六刀崩刃是因为我把一个人连同他的钢盔一起砍了。说好了战争结束后,就把这把日本刀赠给贵社了。11日凌晨3点,在友军的珍奇战术下搜查紫金山残敌时,我也被敌人发现了,我站在弹雨中,心想:唉,听天命吧。可是却一次都没被击中,这都多亏了这把孙六刀。”向井少尉给记者看了这把在飞来敌弹中吸了106人血的“孙六”。
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杀人比赛这一旷古“奇闻”,震惊了中外媒体。1938年1月1日,上海租界英文《密勒氏评论报》转载《东京日日新闻》刊载的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杀人竞赛的消息,并发表《向井与野田两少尉是如何完成杀人定额的?》。此外,西班牙、苏联等国媒体也对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的杀人比赛进行了报道。由于日军对南京城的封锁,中方媒体对有关日军南京暴行的报道相对滞后,直至1938年1月25日,《申报》(汉口版)才以《紫金山下杀人竞赛敌兵惨绝人寰》为题,转述《密勒氏评论报》对“百人斩”的报道,揭露向井敏明与野田毅在南京进行杀人竞赛的事件。同日,武汉《新华日报》也刊发了题为《南京紫金山下杀人竞赛,寇军暴行惨绝人寰》的报道。
案犯口述
后来,野田毅向鹿儿岛县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报告说,“实际说来,在冲锋突击的白刃战中,只不过砍杀了四五人而已。我们是在占领了敌军战壕时,对着里面呼叫:“你,来!来!那些支那兵…就一个跟着一个出来,走到我的面前,我把他们排列好了,然后一刀一个地砍下去…差不多都是这样干的”,我们的行为并没有那么“勇武”,“却以‘刀劈百人’而出了名。”
相关物证
在日军侵华暴行中,军刀被视为展示“勇武”的重要武器,当时日本诸多新闻媒体大肆宣扬并号召民众筹款,也对杀人者的军刀作了详细报道。参与此杀人竞赛的日军使用的部分日本军刀有名称:
向井敏明(至少杀害106人)使用的军刀是“关孙六”,
野田毅(至少杀害105人)使用的是家传军刀,
田中军吉(至少杀害300人)使用的是“助广”。在台北的国军历史文物馆中陈列有刀柄上镶嵌的铜块上面用日文刻写头版“南京之役杀107人”字样的一把军刀被认为是其中之一,也有观点认为这把军刀不是那三把军刀之一,后面隐藏着逃脱法网的另一个凶手。这些军刀的出现有力的驳斥了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系虚构”的观点。
馆藏物证
2023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征集到文物史料1103件(套),包括侵华日军《从军日志》《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以及一批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美国报纸原件等,其中1937年12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和1937年12月14日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均转载了日本报纸中有关两名日本军官进行“百人斩”竞赛的报道。
审判取证
鉴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极为重大,国民政府外交部1943年正式开始进行对日军罪行的调查取证工作。调查工作伊始,即将南京大屠杀作为专案调查。为此,国民政府外交部制作了“南京暴行调查表”。但因南京已经沦陷,调查工作困难重重,调查表中的内容,“系根据当时外人报告,载在中外著书者摘编”。截止到1944年2月23日,国民政府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成立前,国民政府外交部已经收集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敌人暴行调查表53份。这53份调查表,系信息相对完整,“较可运用者”,其余大量的调查表因调查要素缺乏,无法运用。国民政府外交部并拟定了一份“战事犯名单”,包括32名罪犯,罪名系参照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通过的战事罪行一览表所拟,其中“百人斩”的凶犯名列其中。此外,松井石根、本间雅晴、朝香宫鸠彦、原田熊吉、谷寿夫、天谷直次郎、长谷川正宪等南京大屠杀的罪犯也被列入。这为国民政府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对南京大屠杀案的调查及战犯名单的确定奠定了基础。1944年2月,国民政府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成立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将上述资料移交该机构,继续进行补充调查。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国民政府随即展开审判日本战犯的工作。1947年,时任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办事处官员的高文彬,在战时发行的《东京日日新闻》上找到了向井敏明、野田毅二人手持军刀的照片,并配有文字报道,证据确凿,国民政府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决定立即逮捕并引渡二人。
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自1947年11月6日起,开始对向井敏明、野田毅进行侦讯。侦讯中,两战犯供认曾入侵南京,并认识日军随军记者浅海。
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起诉书中称:两战犯进行杀人比赛的事实,“业经敌随军特派员浅海、光本及浅海、铃木等,先后将目睹情形,电达东京各报纸连篇登载,万口争传,誉为勇壮。并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办事处获之《东京日日新闻》可资考察核对。该报所登载被告之照片,亦属相符,证据确凿。”
12月18日,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中山东路307号励志社大礼堂对向井敏明、野田毅进行公审。庭长为石美瑜,法庭内座无虚席。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听到公审战犯实况,庭外还装有广播器。高音喇叭下,挤满了前来听
公审实况的群众。在审理过程中,两战犯一再抵赖进行杀人比赛的事实。向井敏明诡称:“《东京日日新闻》系虚伪登载,专为被告颂扬武功,以博女界之羡慕,期能获得佳偶。”(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政府档案)对此,法庭立予严词驳斥,称:“查在作战期间,日军当局对于军事新闻之统制检查本极注意,而《东京日日新闻》系日本重要刊物,如果该被告等并无此项杀人比赛事实,绝无故为虚构以巨大篇幅专为该被告等宣传之理。”“至谓以杀人为竞赛之凶残兽行,可作征婚广告,以博女性欢心,更为现代人类史上所未前闻。”(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民政府档案)在公审庭上,两名战犯还一再要求调查证据,借以迁延时日,被驳回。
最后,审判长石美瑜严正宣判:被告向井敏明、野田毅,系南京大屠杀之共犯,按被告等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系违反
海牙陆战规则,及战时俘虏待遇公约,应构成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其以屠戮平民,以为武功,并以杀人作竞赛娱乐,可谓穷凶极恶,蛮悍无与伦比,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非予尽法严惩,将何以肃
纪纲而维正义?爰各科处极刑,以昭炯戒。
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被判处死刑后,又在狱中惊恐地度过了40天。1948年1月28日,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被押往雨花台刑场执行死刑。让世人震惊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终于以刽子手受到严惩,作为对死难者的回报。
相关争论
日方争论
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受到广泛关注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其直接起因是本多胜一1971年8月末起至12月在《朝日新闻》连载发表的《中国之旅》。本多作为《朝日新闻》的记者,1971年获准来华,6至7月份连续四十天,先后访问了广州、长沙、北京、沈阳、抚顺、鞍山、唐山、济南、南京、上海等地。本多每到一处,都要寻访日军暴行的旧迹和幸存的受害人,《中国之旅》即是他此行的记录。由于本多的严厉批判,加上《朝日新闻》的特别影响力,“南京大屠杀”成了日本大众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也使持反对所谓“东京审判史观”者不能自安,由此为推动力,形成了一波强于一波的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汹涌浪潮。
第一个站出来“批驳”本多胜一的是铃木明。1972年,他在日本右翼重镇《诸君!》4月号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谜》。次年铃木的论集也以此为题名。“谜”之谓,从那时以后被与汉字“虚构”同观,并成了完全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虚构派”的通名。《谜》向《中国之旅》提出的第一个挑战便是“百人斩”杀人竞赛。“百人斩”是指上海派遣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九联队第三大队副官野田:毅少尉和同大队步兵炮小队长向井敏明少尉在日本进攻南京途中的杀人比赛。此一比赛在当时即有大名,两人因此而在战后被南京军事法庭判处死刑。《谜》认为,“百人斩”是媒体的编造,实无此事。日本左右两翼因此展开了激烈的论辩。洞富雄以后的日本“大屠杀派”第一人藤原彰去世前在回答有关问卷时说:此事“是作为战斗中的勇武传制作的,但可以认为杀过不抵抗的俘虏。”如果将这个回答作为论辩的一个结果,此事就“义理”言,至今仍可谓各执一端(所谓“杀过”俘虏);就本事而言,则不能不说已让虚构派胜出了一筹(所谓“制作”)。日本“大屠杀派”中迄今距原来观点最近的本多胜一也说:“用日本刀‘试斩’和屠杀俘虏,在当时中国是日本官兵的家常便饭。因偶尔表面化,M和N(指向井和野田)被处刑,对于二人来说,确有值得同情之处。”虽不否认“试斩”,但对“比赛”本身也倾向于认为是媒体编造。
但正好在本多的《中国之旅》连载时,有个叫志志目彰的人在月刊《中国》1971年12月号上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回忆。志志目回顾事发不久野田毅回到故乡小学时曾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乡土出身的勇士啦,百人斩竞赛的勇士啦,报上写得都是我。…实际突击中杀的只有四、五人,…对着占领了的敌人的战壕,“你来,你来”(原为中国语)叫着,支那兵都是傻瓜,渐渐的都出来过来了。让他们排着,然后左一个,右一个斩…得到“百人斩”的评价,实际几乎都是这样斩的…”
这一回忆连否定百人斩最激烈的山本七平也不能不承认是“准确度非常高的证言”。如果配上今天仍存于世的大量砍杀束手俘虏的照片,我们可以透过《东京日日新闻》的夸张报道,看到日军杀人的真相,更可见日军的有悖人伦。
日军遗属的起诉
2003年4月28日,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怂恿下,“百人斩”杀人竞赛刽子手向井敏明、野田毅的遗属向井千惠子(现名田所千惠子,战犯向井敏明的次女)、野田麻萨等3人,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日本《朝日新闻》原记者本多胜一、柏书房、朝日新闻社、每日新闻社的著作违背事实,侵犯了当事人及其家属、遗属的名誉权,要求谢罪、停止侵权行为并支付高额赔偿费用,企图对“百人斩”历史进行翻案。
2005年8月23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以“无法认定报道内容系捏造”以及东京日日新闻的报道已过“除斥期间”(《东京日日新闻》是1937年刊登报道的,已过了20年的请求权时效,原告失去了请求权)为由宣判不支持原告诉讼,驳回了原告方的赔偿请求。2006年5月24日,日本东京高等法院二审驳回向井(田所)千惠子、
野田马萨等人的上诉要求。
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围绕日本军刀的性能、百人斩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两战犯的遗书内容、南京法庭庭长石美瑜对战犯的评价等进行了多次辩论,双方向法庭呈送了大量证据。事实上甚至原告方举证的史料中也有证明“百人斩”是客观事实的证据。因此,法庭判决认为:通过诸多的报纸资料、日本老兵的回忆录、两少尉的遗书、从军记者就两少尉的演讲记录、两少尉所在部队记录可以得知,“‘百人斩竞争’的报道在当时来看完全没有什么奇怪之处,两少尉在攻往南京途中所进行这一杀人比赛的事实是不容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