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üggé)是禾本科雀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粗壮、木质、多节的根状茎;秆密丛生;叶鞘基部扩大,叶舌膜质,叶片扁平或对折,平滑无毛;总状花序对生,腋间具长柔毛,斜展,花药紫色;种子卵圆形,有光泽;花果期9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具粗壮、木质、多节的根状茎。秆密丛生,高约80厘米。
叶鞘基部扩大,长10-20厘米,长于其节间,背部压扁成脊,无毛;
叶舌膜质,极短,紧贴其叶片基部有一圈短柔毛;叶片长20-30厘米,宽3-8毫米,扁平或对折,平滑无毛。
总状
花序2枚对生,腋间具长柔毛,长7-16厘米,斜展;穗轴宽1-1.8毫米,微粗糙;小穗柄长约1毫米。小穗卵形,长3-3.5毫米,平滑无毛,具光泽;第二颖稍长于第一外稃,具3脉,中脉不明显,顶端尖;第一外稃具3脉。第二外稃绿白色,长约2.8毫米,顶端尖;
花药紫色,长约2毫米;柱头黑褐色。
染色体2n=40(Burton,1940),30(Gould,1966),20(Saura,1948)。花果期9月。
生长环境
百喜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在
肥力较低、较干旱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能力仍很强。基生叶多而耐践踏,匍匐茎发达,覆盖率高,所需养护管理水平低,是南方优良的道路护坡、水土保持和绿化植物。百喜草适于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耐阴,极耐旱,百喜草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从干旱沙漠到渗水差的红壤,都能正常生长。百喜草繁殖方式主要为播种。
百喜草适宜于热带和亚热带,年降水量高于750毫米的地区生长。
分布范围
百喜草原产南美洲东部的亚热带地区,分布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贵州等地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百喜草可
春播或秋播,中国华南地区春播以3-5月旬平均气温达15度以上的湿润天气播种最为适宜,秋播宜在9月中旬之前进行,可以单播,也能够很好地与侵占性较强的狗牙根和地毯草混播,播种量为10-15公斤/亩。
播种后用
碾子压实,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段种植时,最好采用喷播,喷播时的播种量为20-25公斤/亩,播种后每日早晚各灌一次水,以保持表层土壤的湿润。
栽培技术
播后的3-5周内,每日要多次少量地进行灌溉,苗出齐后要减少灌溉次数,但灌水量要增加,以促进百喜草根系的发育。
建植成功的百喜草草坪抗旱能力非常强,不需经常
灌溉。由于百喜草种子发芽和建植速度很慢,可以和10%左右的多年生
黑麦草或一年生黑麦草过渡混播,以提高成坪速度,降低
杂草的危害。
百喜草的耐旱性良好,但定期灌溉或在降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生长最好。在冬季无霜冻的地区,百喜草可以保持终年常绿,在冬季气温比较低的地区,百喜草有一定的
枯黄期,可以用一年生或多年生黑麦草盖播,以保持草坪的绿色。
病虫防治
百喜草苗期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幼苗较弱,与杂草的竞争力较弱,苗期的杂草危害较为严重。因此,播种前后均应特别注意防除杂草。
主要价值
动物饲料
百喜草植株
匍伏,草皮结实,耐牲畜低度啃食及蹄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可固土保水。在砂质贫瘠的海岸地带、水土流失的坡地、疏林山地及种植温带牧草夏枯严重的地区,都易建植百喜草牧地。百喜草用种子种植,草地利用年限长达7-8年以上,在肥力较低的土壤有保持中等产量的独特能力,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牧草。
百喜草适于
放牧,亦适宜刈割青饲和晒制干草。草叶量大,茎穗少,是草食家禽及草食鱼类的优质青饲料。不同生长期其营养成分有差异,绝对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开花初期为7%-15%,开花后期为13%,其营养物质消化率超过65%。
改良土壤
百喜草草丛稠密,草皮
紧贴地面,根系发达深生,对土壤的保持和地表迳流的降低具有相当好的功效。台湾凤山热带园艺分所在25°陡坡地种植有百喜草的覆盖及敷盖区与净耕区进行土壤流失比较观测,在百喜草覆盖区几乎没有土壤流失,而净耕区在5年内土壤流失总计达235000千克/亩。2011年江苏储国良等在10°的坡地上进行百喜草覆盖对比试验,结果对照区的土壤流失量为百喜草覆盖区的67.1倍,每次雨后,对照区的承接池一片混浊,覆盖区的承接池则水少且清澈见底。
百喜草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被广泛应用于防止土壤侵蚀,
护坡固土。在台湾,百喜草被确认为水土保持用最佳草种,并从1975年起全面应用于
裸露坡地的覆盖保护、斜坡滑落、崩塌及土壤冲蚀等水土流失的治理。
草坪绿化
百喜草是牧坪兼用
草种之一。百喜草茎粗叶大,草丛较高,草坪欣赏价值不高,耐磨性也不是很好,不宜作观赏性草坪和运动场草坪利用。1993-1994年张巨明等在深圳对19个暖季型草坪草种的坪用性能评定结果证实。但是百喜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建坪快,建坪费用低,不需设置专用喷淋设施,日常维护省工,草坪期长,其净化空气能力强,适宜大面积建植作生态草坪或公路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