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学院(Baise University)是经
教育部批准成立的
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中华经典诵读试点单位。
历史沿革
1938年8月,百色学院前身——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创建。
1941年2月5日,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改为广西省立百色师范学校。其中广西省立南武师范学校并入省立百色师范,改称“广西省立百色南武联合师范学校”。
1950年,省立天保师范学校和县立田阳简易师范两校先后并入百色师范。
1958年,广西成立百色专科学校。
1971年2月,“百色专区”改名为“百色地区”。3月,“百色师范专科学校”改称为“百色地区师范学校”。
1976年下半年,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开设师范教育专业大专班,为百色地区培养合格的初中师资人才,设有中文、数学、物理三个大专专业班,学制为二年。
1983年5月10日,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百色地区师范的基础上建立。
2003年12月,百色民族师范学校和百色民族中专学校并入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2月,经
教育部批准,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百色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8个专科(高职)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获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级一流学科B类2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551人,具有高级职称共3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7人,副高级职称24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85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9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各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百色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624名教师获广西百色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其中被认定为B层次人才7人,C层次50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共12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人,广西“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模范教师1人,百色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283人;有区级教学团队6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获得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3个;获得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其中1门再次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13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门;建成校级应用型课程14门、红色微型经典课程182门;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建成45门,全部入选学堂在线慕课平台;11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得区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平台11个;形成校政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共建“双主体”联合培养平台32个,共建教学科研基地444个,共建产业学院、行业教育机构9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个。
杨映川文学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12日在百色学院(澄碧校区)揭牌成立,是广西高校首个以著名作家命名的文艺创作中心,该研究中心未来将面向全校开展广西作家研究和百色作家研究课程,中心设文学创作研究室和百色特色文化研究室,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多培养本土高水平的文艺创作人才。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奖88项。获得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9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区级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区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1月,学院有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1个,广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1个,广西社科普及基地1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月,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0多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90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10多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3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180多部;共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34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9项)、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优秀奖1项、教育部2012年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国家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374项,其中转化17项。
2012年至2021年,百色学院在芒果研究领域申请的专利达30项;2017年至2021年,百色学院科技工作者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芒果研究的中文论文20篇。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馆藏纸质图书130万册,涵盖哲学、经济、文学、教育、艺术、外语、工业技术、农业科学、数理化等二十二大类;电子图书包含教学、人文、科技等近200万册;每年订购报刊2000余种;网上包库订购有中文资源(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维普期刊平台、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等)、外文资源(外研社外语资源库、国道外文特色数据库、EBSCO外文数据库等)、教学资源(KUKE音乐库、起点考试网等)、创业就业数据库等;珍稀文献资料(《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野史集成》《英格兰大百科全书》以及各种地方史志等)。
《
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长期开设的固定栏目有文学人类学、民族学与人类学、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研究(原“邓小平早期思想研究”)等特色栏目,部分文章获得人大复印资料的《文化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以及《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月,学校与德国1所大学、俄罗斯1所大学、美国2所大学、越南3所大学、马来西亚4所大学、泰国14所大学及4个府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已培养来自泰国、老挝、越南、喀麦隆、加纳等国家留学生300多人,交换生36人;先后派遣670多名越南语、泰语等多个专业学生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相关大学交流学习、参加学科竞赛,先后派遣460多名汉语国际教育、泰语、英语专业学生到泰国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实习,70多名教师、学生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赴美国、泰国、菲律宾及蒙古开展汉语教学,10名教师赴美国与泰国访学、进修;150多名教师赴国外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泰国如诺大学、程逸皇家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派出师生到学校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成立了“百色学院—马来西亚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中外合作教育基地或中心;先后组团参加9届东盟广西国际教育展;到美国、法国、德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高校进行教育考察交流。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整体以黄色、红色、银色、金色为主色调。在红底上渐变的黄色象征光明,寓意新生的百色学院日渐辉煌。红色和银色体现了百色市“红城铝都”的地域特色。邓小平手迹“百色学院”及学院英文名称为金色,象征成熟与收获。
校徽由内圈和外圈两部分组成。外圈图案为“铜鼓”条纹,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内圈图案由“百色”两字的声母“b”和“s”演变而成。两条笔划中间环环相扣,两端以书法笔迹,呈无限延伸之势,既稳重大方,又动感流畅;既有协调的美感,又有书法艺术的韵味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校徽整体象征着百色学院开放的办学理念及创建内和外顺、团结协作、协调运转、秩序稳定、气氛热烈、运行高效的和谐校园的精神内涵。
百色学院校旗由学院领导集体创意设计,由艺术系杨帆老师制作而成。
校旗由红、黄、蓝、绿、紫五色组成。五色即五彩、多色,既突出“百色”这一地名的特点,又寓意百色学院所在的百色市是一片多姿多彩的、有着灿烂民族文化的大地。其中红色为主色调,表明百色“红城”的地域特色。
五个色块紧紧相连,象征百色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协作、上下同心。旗帜色彩线条流畅,呈飘扬、上升之势,象征着百色学院师生员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象征着百色学院蒸蒸日上、再创辉煌的发展前景。
精神文化
志远行敏,德高业精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百色学院加快建设步伐,“红色底蕴、民族风情、融创智美”校园已具雏形。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百色学院占地面积1833.22亩,建筑面积51.19万平方米,分澄碧校区和东合校区。
澄碧校区
澄碧校区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盘百二级公路东。
东合校区
东合校区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中山二路21号。
校友情况
学院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