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旧石器遗址发现于
广西西部的百色盆地,为旧石器、石器古人类遗址。1973年中科院古脊椎所在此进行联合考察时,在盆地西端即百色上宋村地点发现了石器。此后考古部门连续多年在此调查和发掘,使石器地点增加至百余处,采集的石器已经超出5000件。1993年,发现的了共生的
玻璃陨石,测定的年龄为距今80万年。
百色旧石器遗址发现于广西西部的百色盆地。盆地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1973年中科院古脊椎所尤玉柱等和广西博物馆赵仲如等人在此进行联合考察时,在盆地西端即百色上宋村地点发现了石器。从1986年起古脊椎所的黄慰文等与广西地方考古部门连续多年在此调查和发掘,使石器地点增加至百余处,遍及盆地各个地方,采集的石器已经超出5000件。
最典型的百色旧石器类型:呈肾型的大尖状器(手镐),边缘有使用痕迹,非常漂亮.
百色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以石器为代表。它的原料来自当地的河流砾石层,岩性有石英岩、石英、砂岩、变质岩、火成岩和燧石等,以前三种最为普遍。这些原料一般是尺寸较大的粗砾。石器多半就是用这种粗砾打制而成,但也有一部分是用从粗砾上打下的大石片加工的。无论使用哪一种毛胚,打制成的石器的尺寸一般都在10厘米以上,属于重型工具范畴。又因多为粗砾制成,有时又称为“卵石工具”。百色石器中,手镐占了绝对多数,其他类型有手斧、砍砸器和粗大刮削器。除手斧为两面打制外,其他类型以单面打制为主,但也有部分为两面打制。百色石器的刃口一般由深凹的片疤组成,刃缘曲折,器身粗厚,表明硬锤直接打击技术是加工石器最常用的技术。不过,也有少数工具上的片疤浅平而伸远,器身相对较薄,轮廓相对规范。这种加工效果容易联想到西方的阿修尔手斧。
百色盆地是我国南方众多的新生代盆地之一。盆地内沉积了3000多米厚的老第三纪含煤、含石油的湖相地层。到了新世和第四纪,在经历长期侵蚀之后,盆地重新接纳一套河流堆积。属于第四纪早更新世的堆积,由下部的砾石层和上部的砂、粉沙、砂质黏土和黏土组成,总厚度可达40米。由于经受长期的风化作用,这套堆积变成很有特色的砖红壤层,地质上又称网纹红土。
砖红壤是一种酸性堆积物,不利于保存
动物化石。但可保留石器。由于这个原因,这种地层的年代难以确定。地质学家只能根据地文学原理,推断它形成于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也有一些研究者将百色石器的时代判定为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不过二三万年。1993年,从盆地内两个地点的含石器层位里发现了共生的
玻璃陨石。用
裂变径迹法测定的年龄为距今73.3万年。后美国最新的测年结果为距今80万年。这一结论,加上百色石器含有过去认为只有西方才有的技术进步的手斧的事实,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浓厚兴趣。1998年3月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特辟版面,以“中国灵巧的直立人”为题,报道了百色研究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