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井
安徽省合肥市建筑物
安徽省合肥市寿春路与阜阳路交口东侧,百花井巷百花井巷南起寿春路,北转西至荣事达大道(原北至市政府宿舍)。百花井相传为五代吴王杨行密女儿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这条巷子也因井而得名。现已被填平。
建筑介绍
百花井巷,一条多么充满诗意的古巷名。记者采访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口著名
的井。经人指点,终于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古井已被厚厚的水泥盖子封死,然后用青石圈起一个假设的井沿,在半径约一米的范围内用砖又把井圈了起来。然而,在庐州历史文化中,百花井的悠久完全可以与逍遥津三孝口等文化古迹并列。《合肥地名录》中云:百花井相传为五代吴王杨行密孙女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这条巷子因井而得名。1987年旧城改造时填平了这口井。历史变迁
时光倒回1100 多年前,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合肥,合肥人杨行密应召入伍,后来,被大唐军队俘获,却改变了此生的命运。杨行密为人宽厚仁信,且有智谋。《新五代史》称赞他:“ 宽仁雅信,能得士心。”《十国春秋》推许他:“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与同甘共苦。”在军事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后,杨行密被唐昭宗封为“吴王”,成为一名唐朝的藩王,是合肥历史上第一位王侯。吴国地处江淮,疆域包含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中、北部一带。杨行密奖励农耕,鼓励桑织,百姓安居乐业,市面日渐繁荣。他还两次率军击败了后梁的入侵,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千里江淮出现了繁华景象。
905 年,杨行密去世,一抔黄土掩去的不只是他的生命,也掩去了这位吴王生前的辉煌。杨行密生活的年代距今已逾千年,他的遗物遗迹今已难寻。杨行密在大蜀山上建造的行宫,如今只存草丛泥土中的断砖碎瓦。他在大府第(后称大夫第,今蒙城路西侧省邮电局宿舍)建有府第,他的坟茔在今合肥市北40公里的吴山镇(属长丰县),那里现在成了“合肥十景”之一的“吴王遗踪”。百花公主
《合肥地名录》中云:百花井相传为五代吴王杨行密女儿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这条巷子因井而得名。在合肥的历史文化中,百花井的悠久完全可以与逍遥津、三孝口等文化古迹并列。传说中,杨行密的女儿叫百花公主,当年杨行密发迹后,她不愿住在吴山乡下,于是在外征战的父亲便为女儿在合肥城内建了新宅。在百花公主府第的院中,有一口老井,井水清澈,冬暖夏凉,且不论旱涝常年保持充足的水源。而百花公主每日必以井水为镜、临井化妆的美妙传说更是代代相传。百花公主在城内住过的花园叫花园巷,百花公主梳洗打扮用过的水井自然叫百花井,因井而得名的百花井地名沿用至今。百花公主影响了合肥一千年。
1979 年,在打通阜阳路过程中,在百花井附近,发现一宋代金饰窖藏,该窖藏的发现不仅印证了有关百花井“百花公主”的传说,而且该窖藏内出土的重达好几百克的金钗和金铤(货币的一种),都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百花井水稀饭香
寻访“百花公主”是一个极其寒冷的早晨,从寿春路上转进路牌上标注的“ 百花井巷”以后,时间仿佛停滞了,身后的车轮世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离我越来越远。
以前百花井的范围很小,指的就是这口井。不像现在,已经扩大到这一整片地方。百花井是一口老井,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井壁被井绳上上下下来回摩擦出来的凹陷足足有手腕那么粗。可想而知它的年代了!井的四周是青石板铺成的,大约有五米宽,老百姓在那里排队用水,洗菜,洗衣服。
据当地老人回忆,百花井巷外的寿春路在文革时曾被定名向阳路,后来又改名为柳陌巷,70 年代改造时改为寿春路。他还记得70 年代时,百花井巷口有个向阳路粮站,旁边还有个卖自来水的商店,一桶水一分钱,大概50斤,家家户户都要在那里买水吃用。“百花井里的水煮稀饭好吃,但是喝起来毕竟有些咸。”
“百花井的水煮出来的稀饭好吃”闻名于合肥,远远近近的居民都来百花井挑水回家煮稀饭。直到1987 年,随着旧城改造,百花井一带的平房都被拆除了,百花井终被填平掩埋在楼房之下。
结束语
庐州古街巷仿佛在诉说着我们这个城市的过去,追寻它们的过程,就是重新翻看历史的过程。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随着历史的演变,有许多小街巷已经不复存在,只在市志上留下一个寂寞的名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1 10:03
目录
概述
建筑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