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菊
菊目菊科植物
皇菊发源于位于江西奉新县有小香格里拉之称的下保村,中国绵延了千年的赏菊习惯足以证明皇菊的观赏价值,生长期的皇菊,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泡在沸水中的皇菊,形如绣球,色如黄金,犹如给她第二次生命。不仅冲泡七次有余香,而且色泽金黄。如果只泡一次后用清水养之,七天不变色,不凋谢;现代生活中,许多高雅家庭,会所,酒店,养之以作装饰。
营养价值
皇菊的黄酮素含量极高,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硒元素。皇菊花瓣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硒元素,黄酮类物质大部分也能在泡饮中渗透到水中。
食用方法
一泡 :纯净水浸泡,朵朵金菊在杯中绽放,艳黄花瓣在水中荡漾,令人爱不释手。
二赏 :菊瓣入水,亮黄顷刻间弥温开来,晶莹透亮,浸泡时间越久,亮黄汤色不减一分,有效成份易溶于水中,金菊花朵久不褪色,在杯中更加娇嫩。
三闻 :香味浓郁优雅,沁人心脾。
四品 :轻啜入口,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浓香入肺唇齿留香。
田间管理
摘心与整枝:为抑制植株的顶端优势,促进分枝,提高产量和花的品质,生长过程中共摘心两次。第 1 次在定植时进行,离地 10~15 cm 摘去顶端部分;第 2 次在 6 月中下旬至 7 月上旬,保留侧枝 15~20 cm 摘去上部顶芽。整枝时按照近地面处保留 3~5 个主枝,二次摘心后单株保留二次枝数 15 个左右,原则去除过多的二次枝。不同品种长势不同、摘心时间略有不同。摘心宜选择晴天进行,摘心整枝后的残体带出菊花地销毁。
疏花疏蕾:为确保花朵的整齐美观和完整性,提高花朵质量,需对过密的花蕾、发育不完整的小花及时疏除。花朵直径在 6 cm 以上大型花,每侧枝保留 2~3 个花朵(花蕾)。中型花和花朵较小的品种,以花朵之间不拥挤为度,适当疏花疏蕾,保持花朵间有一定的间距。
中耕除草:全年 4~5 次。定植缓苗后及时进行第 1 次中耕除草,第 1、2 次中耕除草时宜浅不宜深以保护根系。以后根据生长及天气情况,及时除草。后期除草时适当培土雍根,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倒伏。
水分管理:定植时,浇 1 次透水。初期少浇水,以地表不干裂为宜,促进根系生长,确保成活率。8 月、9 月菊花孕蕾期间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为宜。每次追肥后及时浇水。
施肥管理:生长期间共追肥 3 次,第 1次在菊花定植成活后,结合浇水每亩施用腐熟人粪尿 1 000 kg;第 2 次在二次枝摘心后进行,结合浇水每亩施入稍浓人畜粪尿 1 500~2 000 kg,促发新枝;第 3 次在 8 月,现蕾前每亩施用人畜粪尿 2 000 kg,促进花蕾发育、提高朵花质量。施肥时,尽量不把肥料粘在植株叶片上,以免灼伤。
病虫害防治:皇菊生长期间病害较少;虫害主要有蚜虫,9 月至 10 月密集发生,降低菊花产量和品质,每亩设置 12 cm×20 cm 黄板 6~7 块,将黄板涂机油后置于地内,高出植株,诱杀成虫。
茶菊加工试验
采收
采收时期 :10 月上旬至 11 月中下旬。
采收标准和方法 :花瓣平展,花心散开(即花开放程度 70%~80%)时,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不采露水花和雨水花。人工采收时,中食指夹花柄基部,拇指压花心轻轻掰动即可,逐朵采收,无花梗,根据开花情况分 3~4次采收完毕。采收时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编、筐篓等容器盛放鲜花。采收时注意保持花型完整,剔除泥花、虫花、病花,不夹带杂物。采收后及时运抵加工场所加工。
贮存方法 :采收后若不能立即加工,摊放在阴凉处,均匀铺开,每天翻动 1~2 遍,避免日晒,防止发热,否则容易变色、霉变。
干制加工
干制方法: 采用电加热烘焙法,干花含水量在 13%以下。主要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兴 101 型,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托盘,由孔径为 5 mm×5 mm 的不锈钢筛网制成。 烘焙过程主要分装盘、初烘、升温、定温烘干四道工序。鲜花装盘要摆放均匀整齐,花朵间不留空隙,每盘摆放鲜花 1 层(小花 2 层),每箱放置 4层托盘。由于干燥箱上部较下部温度偏高,干制过程中上下、左右倒盘 2~3 次,以使全部菊花干湿度一致。
发源地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霜期比较短,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非常适合菊花的生长。
优秀品种
金丝皇菊
金丝皇菊来自青藏高原具有“高原硒都”之称的海东市平安区。金丝皇菊是当地一宝,种植过程中采取人工除草,施有机农家肥,生长环境生态自然,每单枝仅保留一个花蕾,其花形越大越圆润爆满,为皇菊之上品。
婺源皇菊
婺源皇菊也叫晓起皇菊,按照花瓣颜色分类属于黄菊的一种,因起源于江西上晓起村而得名。作为一种理想的茶用菊花,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淡淡的花香受到许多食客的追捧,近年来在各大媒体和中央电视台均有报道。
参考资料
青海海东金丝皇菊.中国知网.2016
皇菊飘香助农富.中国知网.2014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9
目录
概述
营养价值
食用方法
田间管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