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亭是
皋亭山的主亭。原亭清初以前就早已坍塌,仅有故址地基规模尚存。为展现皋亭山古老神圣而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
皋亭山景区特复原皋亭,以重现历史面貌。
皋亭山,又名半山,在浙江省
杭州市北郊。最早记载皋亭山的是《
新唐书·地理志》,南宋宁宗皇帝曾御书“皋亭山”三字匾。南宋为临安防守要隘﹐元兵至﹐南宋君臣在此投降。
地处杭州城区东北部的半山,坐落在拱墅区半山镇的半山村,与江干区丁桥镇沿山和皋城村的黄鹤山等众山一脉相连,自西向东北绵亘十余公里。半山自然资源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地域历史文化可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
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兵寨文化、名人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土物文化、宗教文化、墓葬文化等,在杭州城内百座群山中是历史文化积淀极为厚重的一座群山之一。
位于杭城东北部的皋亭山,是一个风景优美、文脉深厚的地方。皋亭山的“桃文化”最有特色,自宋代以来就有“皋亭观桃”的习俗。山的西侧有一处“十里桃花坞”,南宋,山坞两岸遍栽桃树,每逢春暖洋洋,桃花盛开,红遍半山。明代,杭人已有“西湖探梅、皋亭观桃”等四时赏花的习俗 。清代,“皋亭之桃”又成为杭城湖墅三胜地(西溪之梅、河渚之芦)之一,被称为“红雪”或“绛雪”。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喜好旅游的杭州人没有一个不去皋亭观桃的.时至今日,遗风尚存。据介绍,如果游人踏着长满藓苔的石阶古道登上桃花坞,仍可以看到繁衍不息的野桃树,清明前后,桃之夭夭,花期长达20多天。
除了良好的自然景观,古皋亭还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山上还留存了古代兵站等众多的军事遗迹。皋亭山也是抗元英雄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地方。据记载,宋德祐二年(1276)元月十八日,元军统帅伯颜在皋亭驻扎,准备攻取杭州城。在危难之际,文天祥挺身而出,来到皋亭与伯颜抗论,因为怒斥元军,而被元军扣留。皋亭山景区还有
秦始皇、
钱鏐、
宋高宗等帝王的踪迹。文以景生,景以文传,白居易、刘伯温、杜牧、陆游、苏轼等各个时期的文人相继来到皋亭。现代文人郁达夫曾来皋亭游玩,留下了“相约皋亭山下去,沿河好看进香船”的佳句。据介绍,赞美皋亭山的诗词就有200多首,在杭州一百多座有名的山中算是最多的。皋亭山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孝道文化、丧葬文化、兵寨文化、土物文化,特别是它的民俗节庆资源,包括春季桑秧会和半山娘娘庙会、夏季龙舟竞赛、秋季登高览胜、冬季皋亭积雪等。
皋亭山还是一个“佛国”。丛林之中,幽胜之处,站在龙居寺旧址一棵历经千年风雨的罗汉松旁,当地人向笔者诉说了这里悠久的
佛教文化。皋亭山的佛教文化曾经鼎盛一时。南宋此处的寺庙多达270余座,包括显宁寺院、中塔悟空禅院和下塔月明禅院等宗教历史建筑和遗址。其中又以千年古刹龙居寺最负盛名,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了。据记载,南宋建炎年间,“宋高宗南渡,曾宿于本寺。故山名龙居湾,寺亦以是。”龙居寺因此而得名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曾经在龙居寺驻跸过。龙居寺经历千年风风雨雨,几经毁建,只剩下几处遗迹。今天,借皋亭山旅游开发的东风,龙居寺的重建已排上议事日程。自古以来,皋亭山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
2002年初,江干区委、区政府对皋亭山先后进行了历史文化考证、旅游资源普查,编制了《杭州市江干区皋亭山旅游总体规划》、《杭州市江干区高亭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京杭古埠项目概念策划》 。
2010年4月23日,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对名盟杭州市委加快“北游”开发建设的建议作出了重要批示。6月10日张建庭副市长对皋亭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将皋亭山作为“北游”核心景区,定位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身三大功能和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名俗文化、水乡文化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并成立了“北游开发建设小组。预计201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杭州市皋亭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正在
杭州市规划局(文三路15号)一楼大厅、杭州市规划局网站及丁桥镇人民政府公示,公示时间将截至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