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圈是
纺纱机器中用以控制纤维运动的皮革或
合成橡胶圈状零件,是纺纱机的重要机件之一,一般用于粗纱机和细纱机的牵伸机构中。
在精梳毛纺精梳机、无拈粗纱机、罗拉梳理机的分条机构和梳棉机的剥棉装置中,也装有各式皮圈,用以拔取或剥取纤维、输送纤维以及
搓拈纤维条,因皮圈大而厚,又称皮板。
上皮圈由下皮圈摩擦传动,并在上皮圈销上作滑动摩擦。如果下罗拉对下皮圈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下皮圈对皮圈销的摩擦力和上皮圈的回转摩擦力,皮圈便会打滑,从而破坏
牵伸区内的牵伸分配,或者打顿(皮圈作不均匀回转),使成纱条干恶化。
由
丁腈橡胶制成的丁腈皮圈,厚度均匀、富有弹性、无接头、抗拉强度高、伸长小、耐磨、耐曲挠,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逐步替代了皮革(牛皮、羊皮)制成的皮圈。丁腈皮圈由内胶层、外胶层和增强层构成。内胶层在运转过程中与罗拉、皮圈销等金属件接触,要求耐磨、光滑。
外胶层要求柔软、光洁,既能很好地控制纤维又不粘纤维。中间用棉或涤棉线作增强层承受张力,防止伸长。3层用胶粘剂粘成整体。 把皮圈在
次氯酸钠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浸一定的时间,称为氯化处理。一般内层需处理2次,外层处理1次。皮圈使用一段时间后,经水洗或再经氯化处理,可使表面摩擦系数恢复到适用值,也可用渗透性合成涂料进行表面处理。
皮圈的损坏主要是由于外表面龟裂。龟裂的原因有两类:化学的和物理的。化学原因是皮圈在臭氧、光、热的作用下橡胶分子链断裂。物理原因是皮圈在运转过程中受到反复的机械应力引起橡胶的疲劳。
在实际应用中,皮圈的龟裂是受到这两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选用适当的内层摩擦系数、适当降低皮圈张力、提高皮圈的抗拉强力、改变皮圈结构、改进
橡胶配方,可以达到延长皮圈使用寿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