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纳图博火山(Pinatubo)位于菲律宾
吕宋岛三描礼士、打拉和邦板牙三省的交界处,在马尼拉西北100千米,位于北纬15.13°,东经120.35°,海拔1485米。是一座主要由安山岩和英安岩构成的层状活火山。
位置境域
皮纳图博火山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三描礼士、打拉和邦板牙三省的交界处,在马尼拉西北100千米,位于北纬15.13°,东经120.35°。
地理环境
地质
皮纳图博火山是活火山,岩层主要由安山岩和英安岩构成。地质学家对皮纳图博火田沉积物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获得3个碳14年龄,其中最年轻的为(635±80)年。
地貌
皮纳图博火山是一座层状火山,在1991年喷发之前,其高度为1745米,喷发之后喷发出大量的特弗拉火山灰(是一种和月球表面土壤很相似的矿物),并产生大量的火山碎屑流,形成了一个2.5千米宽的小火山口,其底部现被一个湖所覆盖。破火山口的形成使山顶的高度降低了300多米,仅有海拔1485米。
所属岛屿
皮纳图博火山属于菲律宾吕宋岛。吕宋岛是菲律宾北部的岛屿,面积10.99万平方千米,吕宋岛大部分在马尼拉之北,大致成长方形,呈南一北走向,半岛上有若干不相连的锥形火山。
火山活动
活动历史
皮纳图博火山在全新世共有8次喷发活动。
1991年之前,没有历史喷发的记录。
1991年,火山爆发后重新分布的拉合尔火山继续造成严重破坏。以前的主要爆发期被长时间的静止期打断,产生了比1991年更广泛的火山碎屑流和火山碎屑流。
2002年7月10日,火山口的西壁坍塌,慢慢地向赞比勒斯的博托兰的Maraunot河释放了大约1.6亿立方米(57亿立方英尺)的水和沉积物。
2011年7月26日,皮纳图博附近发生5.9级地震,没有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报告。
喷发趋势
岩石学证据表明,1991年喷发的岩浆从一个高度结晶(体积占40%~50%)、温度相对较低(约780°C)、挥发饱和、平衡压力约200~220MPa。利用地热勘探和钻探的数据,Pallister和其他的(这个体积)等于200兆帕,相当于1991年之前的皮纳图博山(海平面以下6至7千米)山顶下约8千米的深度。地震结果分析为储集层提供了额外的空间证据。Mori、Eberhart-Phillips和Harlow将海平面以下6至11千米处的低纵波速度区域解释为岩浆房。低速体从皮纳图博山山顶向南轻微偏移。对于岩浆体来说,推断出的储集层位于地震震源群内的一个接近抗震的区域,记录了在最高潮喷发后的几周内地壳的变化。低速体的估计体积为40至90立方千米,它是一个更大的低速体的一部分,一直向南延伸到内格隆山。在过去的3500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皮纳图博火山反复喷发出几乎相同的、体积庞大的、浮石状的火山碎屑流,这表明如此巨大的、先前存在的、地壳岩浆库被反复激活。
资源状况
安赫莱斯与美国前空军基地克拉克机场(现称为克拉克经济特区)联系紧密。开辟经济航线进驻克拉克机场,使该地区成了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开辟一个皮纳图博火山观光旅游的新线路。
科学研究
1991年4月2日,皮纳图博峰的突然爆炸预示着它在6月的普林尼火山爆发,迫使菲沃尔奇在1991年4月5日在赞比拉尔山的西蒂奥亚穆特建立了一个临时监测站。同年5月,亚穆特站被转移到布尔戈斯,然后在博佐兰内转移到蓬巴托。这个临时站点负责发布火山日益加剧的动荡的每日更新和危险警告。由于这种情况继续增加,PHIVOLCS和美国地质调查局认为有必要在潘潘加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内建立皮纳图博火山观测站(PVO)。该国在Pinatubo上建立了第一个最先进的地震遥测和地面变形网络,该网络与PVO的计算机相连,用于快速定位不断升级的地震活动。最初的监测网络在1991年的火山爆发中遭到破坏,1991年后的监测网络,包括对拉哈尔通道的声流监测,在接下来的10年里在火山的恶劣和不断变化的地形中遭到破坏或丢失。
2010年,菲沃利斯在潘潘加农业州立大学校园内建造了一个PVO-Magalang监测站,并慢慢地在火山上重建了监测网。原克拉克空军基地内的PVO在2018年最终移交给菲律宾空军司令部,其所有功能转移到马加朗站。
PVO拥有太阳能自动站,运行着火山监测的最新系统:宽带和短周期地震(4)、物理化学、IP摄像机和数字WiFi或VSat系统。所有监测数据由PVO获取,并通过互联网或卫星通信实时传送到奎松城的PHIVOLCS总办公室。PVO还作为区域办事处和资源中心,向潘潘加、塔拉克和赞比勒省的各利益攸关方和社区提供PHIVOLCS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