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宗庙,建于
同治元年(1862),地址在光孝寺与行宫之间,今已不存。但实际上,早在明代
泰州城北就有了管王庙。
管王庙位于泰州城北篮子行街,坐东面西,今仍存在。从外表看,它与周围老房子相差无几,其实乃是明初两淮盐工所建,一则是纪念盐政之祖
管仲,二则也是盐工歇脚之地。管王庙原来供奉两尊坐像,分别是
管仲和管娘娘,两边还有诸将官塑像,文革期间悉数被毁。明初的泰州城,盐务发达,盐工众多,才建此庙于
通衢,名为管王庙,实为盐宗庙。
在泰州盐宗庙里,夙沙、胶鬲和管仲同被尊为盐宗。《太平御览》称 “夙沙”是炎帝时的部落,臣服于炎帝,专为炎帝“煮海为盐”是我国人工盐的创始者;“胶鬲”原为商纣王的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盐商,贩运食盐的
鼻祖;“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创建了食盐民产、官收、官运、官销的官营制度。在泰州建盐宗庙之前,人们仅把煮盐的夙沙与创建盐制的管仲作为盐宗和盐神,泰州盐宗庙第一次将从事不同盐业务包括煮盐、创建盐制及运销盐的盐业人,同时尊为盐宗,开创中国盐宗庙共祭3位盐宗的先例,其重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泰州盐宗庙是由淮商们出资兴建的。
倡议兴建泰州盐宗庙的
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道光甲午年、乙未年联捷进士,曾任两淮盐运使兼管扬州巡道、
安徽巡抚等。当太平军攻陷扬州后,大批
盐商和盐官纷纷来到泰州。咸丰十年(1860)乔松年“领盐司事,侨海陵(泰州古地名)”。把泰州的明珠禅院改建成了盐宗庙,还买下了庙后空地,开辟成小香喦景区,前庙后园,成为当时名胜。当盐宗庙建好后,乔松年亲自写了一篇《新建盐宗庙记》。在记文里他感慨“盐之资于人久矣,江淮间盐利尤饶,上以佐国赋,下以给民用,凡官商胥吏士大夫与市井纤夫,仰给于斯者无虑数万人,顾未尝求始事之人而祠之,无乃礼之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