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成土
盐成土
盐成土是指在矿质土表至30厘米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在矿质土表15厘米范围内有碱积层,而无干旱表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盐土和碱土。从广义上讲,盐成土包括盐土、碱土和盐化碱化土壤。主要发育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低平洼地及滨海地区低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地下水埋藏浅,矿质度高,经蒸发,盐分向土体上层集中。
基本介绍
释义
盐成土是指在矿质土表至30厘米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在矿质土表15厘米范围内有碱积层,而无干旱表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盐土和碱土。从广义上讲,盐成土包括盐土、碱土和盐化、碱化土壤。
主要发育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低平洼地及滨海地区低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地下水埋藏浅,矿质度高,经蒸发,盐分向土体上层集中。
分布
我国境内盐成土分布地域跨度较大、类型多样。我国盐成土分布的范围大致沿淮河一秦岭一巴颜喀拉山一念青唐古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以及东部和南部沿海低平原,还有包括台湾在内的
诸海岛沿岸也有零星分布。凡在地形比较低平,地面水流和地下径流较滞缓,且较易汇集的盆地和半封闭的浅平洼地,河流三角洲、干三角洲等地区,都有各种类型的盐渍土存在。
特点
盐分来源于矿质风化,降水,降尘,盐岩,灌溉水,地下水以及人为活动等。盐类成分主要有钠、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
主要诊断层有:
①盐积层,为在冷水中溶解度大于石膏的易溶性盐类富集的土层,厚度大于等于15厘米,干旱地区盐成土含盐量大于等于20克,其他地区盐成土含盐量大于等于10克;
②碱积层,为一交换性钠含量高的特殊淀积粘化层,呈柱状或棱柱状结构,土体下部40厘米范围内某一亚层交换性钠饱和度大于30%,表层土含盐量小于5克。
分类
经过对全国各地的盐成土进行普查,以及对海涂地进行过系统调查研究,将我国盐成土列为土纲并相应划分为盐土与碱土两个亚纲。在盐土亚纲中,可根据盐分组成、积盐方式的重大区域差异等。划分为5个土类。
草甸盐土
草甸盐土主要由于地下水位升降活动,毛管水先锋到达地表,所形成的地表积盐类型。这种表层积盐表现为数厘米以下的土层盐分骤减,在20~30 cm或以下,盐分突然降低,其盐分剖面组成图颇似“蘑菇云”状。表层积盐形式有时形成盐结皮及盐壳;也有沼泽土壤积盐类型;当然,东北大平原西部常见的苏打盐土等均属之。这一积盐类型以不同比例的氯化物与硫酸盐为主;也有镁质、苏打质参与其中。
滨海盐土
滨海盐土系受海水直接影响形成的土壤,盐分组成与海水含盐关联。剖面上下均匀分布氯化物盐类,与上述草甸盐土的表聚积盐特征有很大差别。
酸性硫酸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是热带、亚热带沿海平原低洼处,在红树林下形成的土壤,富含硫的矿物质累积,一经氧化便形成硫酸态物质,使土壤变成强酸性,pH值可降至2.8。这一类土壤因其具有独特的发生特征与属性,国际上一直以独立土类存在。
寒原盐土
青藏高原面上的干旱湖泊边缘还有另一种积盐土壤,盐分来源于湖水,碳酸根搜重碳酸根占阳离子总量的80%~90%,是地质时期残存积盐与近代湖泊干涸积盐相结合形成的产物,有时还具有特殊盐分组成如硼酸盐盐土等;也有碱化盐土出现,现统称寒原盐土。
盐成土形成原因及过程
盐成土是在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综合作用下。盐类直接参与成土过程而形成的。气候干旱,地面蒸发强烈,以及地形相对低平,导致地表和地下径流濉缓或汇集,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是发生土壤积盐过程的主要原因;而人为活动(主要指灌溉不当)对土壤盐演化特别是土壤次生盐渍化过程会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41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