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山歌
深圳本土民歌
盐田山歌是指在盐田区域广泛流传的客家山歌、九龙山歌、渔歌、哭嫁歌等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且别具特色,不仅曲调各异,而且分别使用客家话、粤语、福佬话演唱、丰富多彩。盐田区域的民间歌曲,流传广泛、占大量的主要是客家山歌,盐田山歌起源于清代初期,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本区域向来民风纯朴,客家人迁徒本区以后,拓荒耕种,学会出海捕鱼,同时保留了客家人爱唱山歌的传统习俗。
基本简介
建国初至60年代,民歌在当地还相当流行,各村男女老少都爱唱,还有一批知名民歌手。1958年,盐田村民薛观带改编客家山歌剧《刘三姐》并主演男主角,参加广东民间艺术汇演,获优秀节目奖,全剧需村民演员数十人。民歌流传的广泛性可见一斑。60年代薛观带和另外一名村民移民香港,都成为香港的“山歌王”。文化大革命时期,盐田山歌资料大量流失,许多村民爱唱也不敢唱。改革开放以后,民歌才又重新流传。
1991年出版的《深圳民间歌谣》共收进民歌200多首,其中有100多首在盐田采集。盐田山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对海洋文化及客家、广府、福佬民系的民俗文化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传承保护
1986年,原沙头角区文化局组织深港两地与梅县地区著名民歌手举行山歌擂台赛;
1991年,深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组织采集和编辑出版《深圳民间歌谣》,共收进民歌200多首,其中有100多首在盐田采集;
2012年3月,深圳市首个非遗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地就在盐田区中英街挂牌。
2012年6月30日,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深圳市级非遗项目——“盐田山歌”,盐田区举办了“唱山歌展非遗——盐田山歌传承与保护论坛”。论坛由盐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主办,盐田区文化馆承办。
2019年5月,为了更好地弘扬推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让优秀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盐田区大梅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的民生微事实项目客家山歌培训班正式开课。
参考资料
盐田山歌.深圳市人民政府.
盐田山歌.深圳市档案馆.2012-09-07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5 16:25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传承保护
参考资料